我国煤炭资源概况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
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
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
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
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
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
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
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
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
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
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二)、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1、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
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
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
2、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
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
二是煤层中的高岭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
三是我国硅藻土总储量为8.8亿吨,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
云南的硅藻土主要赋存于煤或褐煤产地。
目前我国硅藻土的产量低,仅为世界的百分之几,品种少且多为低档产品。
四是石煤远景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江南,且石煤中还有矾、钼等60多种元素。
目前我国石煤中钒的开发量仅占资源拥有量的极少部分,开发利用量与还富的石煤资源极不相称。
五是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其分布结构与煤炭资源分布基本一致。
从80年代开始,我国煤矿瓦斯的抽放由单纯的生产安全型发展到抽放利用型。
与此同时,解决了均衡抽放、储用平衡、计量、灶具等技术问题。
瓦斯的利用量逐年增加。
二、煤炭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一)、开采的过程中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在一些富煤区的大矿井田范围内,小矿越界开采,破坏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屡禁不止,抢夺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极厚煤层地区,企业为了提高产量,以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
一些企业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方法,只采中间一层,顶底煤被废弃,采一丢四;另外一些小型煤炭企业采煤方法落后,对煤炭的回采率有的不到30%。
一些矿区的违规建筑物存在大量压煤现象,建筑物压煤程度有的达到了矿区剩余可采储量的80%。
(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尤其对煤炭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水平低下。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共伴生矿物利用率现状无从考证,综合利用技术尚未完全过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些共伴生矿物还无法进行大规模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低。
(三)、煤炭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
我国目前仍然以原煤消费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造成大量长距离的无效运输,煤炭企业自身产业升级水平低下,而以煤炭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大多距煤矿较远,因此原煤需要进行大量长距离的运输才能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
(四)、开采机械化程度低。
我国煤炭的开采方法,特别是壁式采煤法的应用与发展以及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但从总体上看还是相对落后,特别是小型煤矿,大部分采用巷道式、房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法。
(五)、原煤入洗率低。
由于我国一直都是以销售原煤为主,这种传统的消费习惯是使得我国原煤入洗比重相对很低。
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在24%以下,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是最低的。
据调查,美国的原煤入洗率为55%、德国为95%、澳大利亚为75%、波兰为50%、俄罗斯为60%、英国为75%、日本为100%。
(六)、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在煤炭开发利用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矿区开采往往造成大面积的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量堆积的矸石山、煤炭自燃以及废污水的排放等正在严重破坏着矿区的生态环境。
三、煤炭资源利用对策及前景(一)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资源发展战略。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施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煤炭可持续供给的根本出路。
制定国家煤炭可持续供给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煤炭供需关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落实必要的政策保障。
(二)、提高矿井生产能力一是对现有生产矿井着力与提高资源回收率、合理开采强度。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对资源枯竭的大中型矿井,加强地质勘探,寻找新的资源量。
对资源丰富,产品有市场的乡镇矿井,进行联合、提高夸大生产能力。
二是根据供给能力变化,落实新矿井开工规模。
在矿井建设中要优化设计、深化改革缩短建井周期。
三是加快地质勘探改革步伐。
组建精干高效,具有高技术、先进设备的现代化专业队伍,承担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推进商业化勘探工作,逐步完善风险勘探机制。
(三)、煤炭资源发展前景看好由于冬季取暖燃油需求巨大且库存紧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上涨,油价持续攀升使不少西方国家不得不考虑扩大利用煤炭这一廉价燃料。
据报道,美国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已经决定建造100多座使用洁净煤的火力发电站。
所以煤炭发电的专家认为,煤炭的储量非常丰富,多建以廉价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
目前全球已查明的煤炭储量可开采250年,比天然气和石油可开采的年限多185年和205年。
其次,煤炭矿藏在全球的分布比较均匀且避开了国际政治热点地区,可保证供应上的安全。
此外,煤炭的利用也相对简单和安全,这一点在火力发电方面要胜过天然气,使煤炭资源的发展前景一度被看好。
因此,坚决推进煤炭的综合利用是治理煤炭市场秩序,有效缓解安全事故频发现状,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重要的市场手段。
一是通过煤炭的高效综合利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原料需求,从而缓解大规模、超能力无序开采;二是通过综合利用,减少无效运输,从而直接缓解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
三是推进煤炭综合利用,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
四是综合利用可以为研发提供资金保障,有利于大幅度促进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缩短高科技产业转化周期,促进安全生产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