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式案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式案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E nterprise E conomy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陈瑾[摘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为经济体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与国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因此,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其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集群演进轨迹经历了从培育、发展、成熟到转型这一生命周期,集群各阶段既呈现出与其他集群都具有的共性,又有其特质。

该集群各阶段持续更替的动因,也印证了集群各阶段升级的一般条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造成了极大影响。

这一方面暴露出集群发展中存在着隐忧问题,对集群抗危机、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阐明成熟期集群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着力提升产业链、营销链、价值链、循环链、服务链五大路径,才能实现更具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076-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层梯度式升级模式研究”(批准号:09BJY051)[作者简介]陈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江西南昌330077)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force,while,compared with thatof foreign countries,our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Therefore,how to quick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and guide them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come a highlight of our country.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cluster evolves from cultivation,development,maturity to transition,with same similarities as other clusters and also its own features at various stages.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alternations of the cluster at every stage confirm general conditions of cluster upgrading of every stage.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 some wor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and new challenges for crisis and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come out.In addition,the mature cluster can achieve the grand goal of a modern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means of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ains of industry,marketing,value,circulation and service.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haoxing textile;industrial cluster;upgrading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临杭州,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

绍兴是我国传统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在绍兴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工贸之城”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业持续繁荣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著名纺织产业基地县和我国最大的纺织县。

全县有各类纺织企业4500家,纺织从业人员30余万人。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是因为绍兴纺织产业的演化历程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典范,具有鲜明的中国产业集群崛起发展特色。

同时,在2008年国际76中小企业研究|SMEs ResearchE nterprise E conomy金融危机中,绍兴纺织产业集群普遍遭受影响,目前其发展所面临压力和挑战的困局,正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共同难题。

探索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思路、目标、模式和路径,对我国其他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可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绍兴纺织产业历程溯源绍兴纺织工业历史悠久。

隋唐五代时期,绍兴柯桥一带已“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奇迹,奠定了其全球纺织制造基地的重要地位,也记载了绍兴纺织业集群式创新和不断超越的发展历程(戴红梅,2006)。

(一)培育期(1978—1991年)这一时期是绍兴纺织产业初步集聚化兴起的阶段。

由于区域资源禀赋、政府推动作用和市场拉动效应,绍兴纺织业在逐步积累竞争优势。

(1)区域资源禀赋优势。

它主要包括:在自然环境方面,绍兴位于浙江沿海地区,具有毗邻海洋、港口和上海的有利区位优势。

临近宁波港,为绍兴的经济带来了便利。

近邻上海,为绍兴纺织产品提供了大市场。

在人文环境方面,千百年来纺织文化的积淀,是孕育绍兴纺织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绍兴不仅积累了质朴的纺织文化,还使当地人得以积累起深厚的商品经济意识,以及从事工商贸易活动的经验、技能和人才,这些特殊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2)政府推动作用突出。

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取消了化纤原料的国家计划限制,为绍兴化纤工业异军突起铺平了道路。

绍兴化纤纺织乡镇企业广泛兴起,开始形成纺织产业集群雏形。

这些企业从上海、杭州等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从广东、辽宁、河南和陕西购入涤纶丝、晴纶丝等生产原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1984年绍兴化纤纺织品产量超亿米,为纺织集群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杨霞,2004)。

(3)“市场革命”发挥效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绍兴柯桥只有自发形成的类似农村集贸市场————以交易布匹为主的“布街”。

1987年前后,绍兴纺织业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为了有效解决市场交易等问题,1988年政府高瞻远瞩地集资650万元筹建了绍兴柯桥轻纺交易市场,199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

由于一开始小企业的小农经济思想仍较为严重,极其不愿进入轻纺市场,政府采取了行政命令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轻纺市场才得以建立和最终稳定,这被称为绍兴纺织业的“市场革命”。

轻纺市场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企业集聚程度的相对增强和销售向轻纺市场的相对集中,还使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较为明显,极大地推动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

培育期阶段企业之间联系较少,关系基本建立在交易之上,因而集群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很弱。

企业技术以传统的纺织工艺为主,技术模仿盛行而极少进行科研投入,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很少,因此谈不上集群的创新效应。

集群协调大多依赖于传统,出现了一些非正式的行业交流组织,但正式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二)发展期(1992—1998年)这一时期,绍兴纺织集群步入了黄金成长时期,迅速崛起。

集群内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开始聚积,出现了专业化市场,集群竞争力迅速提升,在国内市场上构建起明显的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了产业集群化。

其发展表现在:一是横向关联企业的聚积。

开始纺织厂家和有梭织机大量扩张、扩容。

1980-1989年间,全县纺织企业从100余家发展到1000余家,各类纺织机从5000余台增加到4万余台,职工从2万余人增加到13万人,化纤布产量占全国的1/3。

二是向上关联企业的聚积。

化纤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合成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等上游企业的发展,如绍兴纺机集团和华源纺机厂开发的各种纺织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畅销各地。

三是向下关联企业的聚积。

绍兴印染业在加快发展,到1990年已有印花业务企业25家,年产印花布3653万米。

印染厂121家,从业人员2.48万人,年加工印染布7.02亿米。

中国柯桥轻纺城的建立,使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大市场达到充分体现,为绍兴纺织产品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中介服务机构的聚积。

从集群协调机制的发展看,出现了正式的行业协会,在传统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了行规,有某个环节比较重要的企业组成的协会,也有按地域来源不同组成的协会。

更重要的是集群内一批从事科技、金融、物流等中介服务机构也根据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他们成为了该产业集群网络的辅助系统,为集群提供知识、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并起着规范和协调集群内部行为的作用(池仁勇,2005),将集群内部各类不同的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发展期阶段,企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从化纤纺纱直至织造、印染、整理、加工的产业链基本形成,织造成为核心产业链的主导环节。

核心产业链周围还有基于功能分布的辅助产业,使得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市场销售进一步集中于中国轻纺城。

企业之间除了交易联系,生产联系也迅速增强并逐渐形成规模,企业生产合作的范围经济开始显现,同时企业之间开始建立以生产和交易双因素为基础的信任关系,基于长期合作的反复博弈降低了交易成本。

发展期阶段区域资源的内涵进一步丰77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E nterprise E conomy富,本地大批优秀企业家不断涌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