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样版)(教学借鉴)

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样版)(教学借鉴)

教案首页授课人:廖雪霏编号:1授课班级14青管2班授课时间2015.5
项目名称幼儿常见意外的紧急救治
任务描述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
授课方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方法手

1、情景导入法,
2、提问启发法,
3、直观教学法,
4、案例演示法,
5、角色扮演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讲讲等活动中,感受到建构知识、学到技术的成功喜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幼儿进食,让幼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怎样正确处理气道异物。

2、难点:如何树立学生的急救意识,培养学生的急救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设
计任务内容及能
力、知识目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间
(分钟)资讯
1、演示文稿PPT(资讯材料、
教学内容
自主收集课
程资料,了解
相关学习内
容3,
2、视频材料:用鲜活的案例提出
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
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
3、物质准备:婴儿模型、花生米、
椅子、地垫
决策
1、认识小儿气管异物的危害性
思考并确认
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
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
计划
1、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
了解其原因
与老师合作
探究、模拟训
练,实施计划
15,
2、教师通过讲解并演示,让学生
掌握其方法
实施
1、指导学生通过实训,迅速判断
气管异物的症状
现场演练
20,
2、指导学生训练,掌握一岁以下
婴儿的急救措施
3、指导学生训练,掌握一岁以上
幼儿的急救措施
检查
通过现场演练,检查学生对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纠正动作,
巩固教学效果
通过自查或
互查找出问

评价、课后
拓展
对学生的急救技能训练进行
点评,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学生急救技能。

资料准备、完
成作业
2,
作业布置及
辅导
1、请同学们向周围人宣传有关气道异物的急救知识,身体力行,力求科学,动作规范、到位。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幼儿急救知识的板报,要求:(1)主题明确,方法正确。

(2)配图与内容相符、生动简明。

课后小结
本课从启发引导、案例展示、方法指导、模拟演示、实际训练等多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现了高职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凸现了高职课程教学特色。

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
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
【教学背景】
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任务】
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
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
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讯
(出示视频)
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
二、决策
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
(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
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但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牙齿还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完全的嚼碎,而且咽喉的防御性反射功能不完善。

另外小儿在进食时,喜欢边吃边玩,如果摔倒和突然哭闹,就容易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到气管、支气管而形成气道异物。

2.小儿的心理好奇心,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
小儿正是用动作来探究世界的年龄,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喜欢把一些小东西放入口腔,如小玩具、花生、大枣等。

3.大脑对缺氧的敏感性,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大脑占全身重量的4%,但耗氧量却占到了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秒钟就可以发生头痛甚至晕厥,大脑能耐受的最长缺氧时间为6-8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细胞就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死亡。

(二)教师通过讲解并演示,让学生掌握其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并演示,让学生掌握气管异物的迅速判断和紧急救治方法。

迅速判断:
颜面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v”形手势、肢体抽搐、呼吸停止。

紧急救治:
1、方法之一:一岁以下婴儿的紧急救治(出示课件)
让婴儿骑跨在救治者的手臂,左手支撑婴儿头颈并翻成面朝下头低脚高位,用右手掌根部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6次。

再托住颈部将小儿翻转成仰面头低脚高位,用食、中指按压其胸骨下端5~6次。

反复进行拍背及压胸直至异物咯出。

2、方法之二:二岁以上幼儿的紧急救治(出示视频)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咯出异物。

(2)海姆尼克手法:
自救:可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压4-6次。

或将上腹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

他救:对于尚清醒者,救治者迅速绕到患者背侧,用双手环绕患者腰间,一手握拳,拳眼向内,抵于其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紧此拳,向上、向后冲击4~6次。

昏迷病人: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身体重量,快速冲击病人的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四、实施
教师指导学生现场训练,自查互查
【设计意图】学生现场模拟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教学效果。

情景假设:某日,一幼儿在进食午餐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青紫,请大家迅速判断,并实施救治。

同学们两两为伴,一个扮演气道异物者,一个扮演急救者,合作演练,自查互查。

五、检查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训练动作。

六、效果评价,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点评训练效果;
2、请同学们向周围人宣传有关气道异物的急救知识,身体力行,力求科学,动作规范、到位;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幼儿急救知识的板报,要求:(1)主题明确、(2)配图与内容相符、生动简明【教学反思】
本课从启发引导、案例展示、方法指导、模拟演示、实际训练等多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现了高职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凸现了高职课程教学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