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体积安定性
课题名称
水泥体积安定性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水泥体积安定性定义和造成体积安定性的原因;
(2)掌握水泥体积安定性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利用水泥体积安定性,在工作中能够合理使用通用水泥和检验水泥。
情感目标:根据水泥的验收标准,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作为废品处理,工作中坚决抵制,不得使用。
归纳
加深印象
课后作业及预习
作业:复习练习题8、9题
预习: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强度和强度等级
板书设计
水泥体积安定性
一、定义
二、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原因
1、f=CaO过多,2、f-MgO过多,3、过量的SO3
三、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测方法
1、试饼沸煮法,2、雷氏沸煮法
四、国家规定: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为废品
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只能作为废品处理,不得用于任何工程。
教师报告法
提问
分析危害性
解释原因
演示二种检测方法
强调
听课
互动:讨论并回答
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专业能力
学会检测提高专业能力
引起注意
归纳总结
水泥体积安定性定义
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原因: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含量过多或石膏掺量过大。
检测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方法:试饼沸煮法和雷氏沸煮法。
如果水泥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超出某一限度,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不均匀,会导致水泥石出现翘曲变形、开裂等现象,即体积安定性不良。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使结构物产生开裂,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含量过多或石膏掺量过大等原因所造成的。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师报告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教具
水泥试饼、玻璃板、直尺、雷氏夹等
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复习阶段
什么是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凝结时间又分那两种?国家如何是规定的?
为什么国家要规定水泥凝结时间?
2、雷氏法是测定水泥浆在雷氏夹中经沸煮3h后的膨胀值。当两个试件沸煮后的膨胀值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该水泥体积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沸煮法只能检验出游离氧化钙过量所引起的体积安定性不良。
游离氧化镁的水化作用比游离氧化钙更加缓慢,因此,游离氧化镁所造成的体积安定性不良,必须用压蒸方法才能检验出来;石膏的危害则需要长时间浸泡在常温水中才能发现。由于游离氧化镁和石膏的危害作用不便于快速检验,所以,国家标准对水泥熟料中氧化镁、三氧化硫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以保证水泥质量。
国家标准规定,采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测试时可采用试饼法(代用法)或雷氏法(标准法),在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1、试饼法是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做成试饼,经恒沸3h以后,用眼睛观察试饼表面有无裂纹,用直尺检查试饼底部有无弯曲翘曲现象。若试饼表面无裂纹且试饼底部也没有弯曲翘曲现象,则水泥体积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设问:自问自答
提问
学生回答
导入阶段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泥凝结时间,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呢?什么原因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好呢?有任何检测如何判断呢?
教师自问不答
引起学生注意
新课教学
体积安定性
定义: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
如果水泥硬化体积不均匀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