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1.七上《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
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
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
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
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
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
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 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
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 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
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19.七下《口技》一、常识积累⑴作者常识:林嗣环,字铁崖,明末请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初进土。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2)文体常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词的积累①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②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者,……的人)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
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
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曳屋许许声(拉)③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④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里面。
)两股战战(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
)几欲先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
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少。
)⑤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2.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