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地设计》笔记

《场地设计》笔记

场地设计(第二版)张伶伶孟浩引言第一节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一、学科发展的背景……,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到资源、环境、生态、技术,建筑学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

……建筑正在走向城市,走向环境,在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相融合的同时创造者崭新的城市形态。

……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关学科的渗透使原本单纯的问题有了新的契机得以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内部的分化,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

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建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建筑学领域变化的源动力。

……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建筑观被重新评价,片面的“机器”建筑观被遗弃。

后现代主义回顾历史,强调文脉,重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重视精神与意义的表达,这是与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

……从本质上来看,一切建造活动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一切建造的成果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方式的体现。

建筑——作为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手段,同时又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

这也要求我们对建筑学科内部与环境相关联的部分,相对于形式和风格等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

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成为学科的重点,成为新的核心。

二、设计实践的要求在设计实践的层次上,建筑设计初期的基地划分与场地布局以及设计末期的场地细部的丰富完善,是设计中决定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最直接的工作内容。

前一部分主要包括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绿化系统配置等项内容,这些工作决定了场地的宏观形态。

……把它作为设计工作的切入点来对待。

后一部分处于设计工作的末期,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场地竖向、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

……场地设计供重视对场地中各要素关系的组织,这种关系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二、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东方建筑(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人可以理解为人工的建造和人工对自然的改变)的效果…,西方建筑:更多体现人的创造力量,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和创造环境中的主导地位。

(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是美的根源)2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东方: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

西方:更多第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和几何结构关系……3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东方:中国建筑重视虚、实之间的平衡和融合,虚实相生,以虚为主。

(实:建筑物)西方: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第二章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场地的概念二、构成要素1建筑物:建筑物在场地中的存在形态,决定了基地利用的基本模式,影响着整个场地的基本形态。

2交通系统(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场地中的交通组织方式确定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才会最后确定…作为人、车货物流线的载体,交通系统时场地内人、车流动的轨迹,它表征了使用者在场地内活动的展开方式。

诺伯格.舒尔兹认为,路线是人掌握环境的手段,通过在其中的运行,人们得以将外在于自身的环境内在化。

…因此道路交通组织形式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使用者利用场地的形式。

3室外活动设施4绿化景园设施:既是场地的功能载体之一(室外活动),在功能上是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又可对场地的景观效果起到积极的修饰和润色作用,同时又能有效调节场地的小气候环境。

(冬季防风,夏季遮阴)5工程系统:一部分是工程与设备管线,另一部分是场地地面的一些工程设施比如挡土墙、护坡、地面排水设施等。

…是支撑建筑物以及整个场地能够正常运作的工程基础。

在空间、形式、视觉景观的综合效果以及给予人的心理和精神感受方面,广场、道路、绿化景园与建筑物是一个统一的系统,最终的效果是系统完整性的提醒,优劣的区分是各个组成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

研究场地问题,应看到场地是一个整体的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场所,而不是各元素简单拼凑……第二节场地设计的概念一、概念一般来说,场地设计师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上面提到的建设项目是指含有单一建筑物或者是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项目。

1工作内容:包括用地选择,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规模、数量、形式),建筑物、交通、绿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以及交通、绿化和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等诸方面的设计活动。

2工作目的:…除了使场地中各个要素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成为有机的整体之外,还要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能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以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用地效益。

…基地仍然是一切建造的载体,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场地设计对要素关系的组织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基地之上来实现。

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场地中对基地的使用具有核心意义,对基地的利用方式体现的就是人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方式。

3工作特征第三节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一、阶段划分场地布局(主干和框架):场地设计的第一阶段工作,主要包括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以及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

在有些情况下,也包括前期的用地分析、选择和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

场地详细设计(枝叶和内容):场地中除建筑物单体之外的所有内容的详细设计,还包括建筑物在场地中的平面与竖向上的工程定位。

第四节场地设计的相关领域场地设计的布局阶段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

因此城市规划,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场地设计的的制约因素…其一是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这是进行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其二是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这是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其三是基地的条件,这是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

第一节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相关的法规、规范)所谓前提条件,即它们是先于具体的建设项目和具体的设计而存在的。

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多是从基本的功能、安全和卫生等方面对设计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一、城市规划的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时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

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指标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定等。

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二节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对设计任务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项目的内容、项目的性质和项目的使用者。

1项目的内容:可以说是项目的功能组成,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内容。

{建筑物内部的内容组成也是场地设计的重要依据,在设计中也要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考虑}2项目的性质:是一种抽象性的要素,是对设计任务的背景性要求(项目的类型属性和个体特性)。

项目的类型属性是由它的基本功能来决定的。

项目的个体特性的决定因素一方面是在基本功能上的附加功能,即项目内容的具体组成;第二方面是项目的规模、标准、服务对象和具体建造目的等对基本功能的限定。

3项目的使用者P33: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人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提供得以进行和发生的适合场所,那么了解使用者和他们的意愿要求,分析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使用者人群构成——可以从两个基本角度入手,一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性质来对其进行分类;二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活动性质进行分类。

eg:商业项目中内部员工和外来顾客…使用者行为要求——人的行为与发生该行为的空间有密切的关联,空间对行为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层次,保证行为顺利发生与进行;约束行为的发生与进行;诱导行为的发生与进行…与此相对应,空间的规模、尺度对人的行为而言,有自由界限、方便界限、最低界限等。

第三节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基地的条件)……通过更多的分析和挖掘去发现基地的潜在倾向,找到它们对设计的制约所在。

一、基地的自然条件1地形与地貌……基地现状的地貌条件对场地设计尤其是绿化景园设施的基本配置和详细设计有重要意义。

2地质与水文3气候与小气候二、基地的建筑条件1基地内部一是对于基地中的原有内容应适当保护、保留和利用;二是对于保留内容应经过有机组合,使它们与新设计的场地融为一体。

(扩建、改建)2基地周围P54概括起来这些条件可以分成四个方面:一是基地外围的道路交通条件;二是基地所邻近的其他场地的建设状况;三是基地所处的城市环境整体的结构和形态;四是基地附近所具备的特殊城市元素。

当基地处于城市之中时,基地周围建筑条件的重要性会大大增加。

个体项目的建设应与城市整体建设的要求相一致,建筑应走向城市,建造城市而不是建造建筑的思想和观念现已达成共识。

场地设计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要促使个体建筑和场地能与整体城市环境更好地融合,因而基地周围的城市条件对场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基地周围的城市道路等级和走向情况,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是影响场地分区、场地出入口设置、建筑物主要朝向、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位置的重要因素。

公共类项目的场地中常会在迎向人流来向的位置设置开放型的广场或将场地的主要出入口设置于此,以吸引外部人流来使用场地,增加场地的使用率。

2°基地相邻场地的布局模式、基本形态以及场地各要素的具体处理形式,是基地外围建筑条件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场地能否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关键是要看它与周围邻近城市环境的协调情况而决定。

在城市之中,场地与场地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每一块场地都不是孤立的,而只是城市整体中的一个片断……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城市之中,街道有着一定的结构,建筑之间也有着内在关联,一块一块的场地衔接在一起构成了整体的城市……首先,在考虑项目及场地的内容组成时,应参照周围场地的配置方式,保持与相邻场地的协调。

其次,各场地要素的布置关系的组织,也就是场地基本布局方式的确定要照应到相邻场地的基本布局方式和基本形态……(特别是城市的历史地段)3°基地周围的城市背景,所处在的城市结构是基地外围建筑条件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城市结构关系是指更大范围的城市形态……4°特殊的城市元素第四章场地设计的工作要点第一节布局阶段的场地设计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组成元素各自形态的确定,二是元素之间组织关系的确定。

一、场地分区……场地分区为布局确立一个大的基本框架,重视场地中不同性质的区域的划定,重视团块的分离。

遵循的思路一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二是从内容组织的角度出发,这两条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1场地分区与基地利用1°集中的方式采用适当集中的划分方式,将用地划分成几大块,将性质相同的用地尽量集中在一起,利于边角地段的利用,可以保证基地的每一部分都有可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减少闲置的地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