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研究6

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研究6

三、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记忆
1.1记忆的概念
1.2记忆的特点
1.3记忆的种类
第二章幼儿记忆的保持、再现、识记
2.1保持
2.2再现
2.3识记
第三章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调研
3.1小班的记忆发展趋势
3.2中班的记忆发展趋势
3.3大班的记忆发展趋势
第四章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
第五章幼儿记忆的培养
5.1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记忆
5.2学校如何培养幼儿的记忆
5.3家园合作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的目的,研究提纲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归纳总结法:是在全文论证结束的基础上,归纳全文论点或概括出全文基本内容的一种结尾方法。
当前在记忆问题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研究者发现,以启动效应为指标的内隐记忆与以再认和回忆为指标的外显记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实验分离现象:如,外显记忆受学习阶段的加工深度,学习的时间间隔以及干扰等的影响因素较大,内隐记忆不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即不同年龄的儿童及成人的启动效应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个发现与有关儿童外显记忆发展的发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当前儿童记忆发展研究的热点。
二、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在质量上也产生了许多的改变,这是有关儿童外显记忆发展的实验研究所发现的一个基本事实。然而,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心理学家们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观点以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研究为基础。较大的儿童的信息加工容量较大,所以在完成需要同样的加工资源的任务时,其成绩要好于较小的儿童。第二种解释强调儿童使用记忆策略能力的改进认为儿童的记忆成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是由于他们的编码或提取策略越来越有效了。但这种观点近年来受到了一些怀疑。首先,编码和提取策略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交互作用的,其次,即使对于那些不能自发地使用记忆策略的儿童来说,学习阶段给予指导也能促进他们的记忆策略的使用,这说明年龄较小的儿童也能像较大的儿童那样有效的使用记忆策略;第三,记忆策略的使用受到了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基础的影响。XXXX学院 Nhomakorabea开题报告
XXX届
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XXX学院 XXXX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题目
一、选题的意义
记忆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俄国生理学派和心理学中的自然科学流派的奠基人谢切诺夫曾说:“如果没有记忆,个体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学前期儿童的心理处于正在形成和初步发展的过程中,在此阶段,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记忆与知觉、想象、思维、语言及其情感、意志等的发展密切相连。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社会的主体-孩子们。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意识到社会赋予我们更高的使命。幼儿期是幼儿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儿童最早的记忆是运动记忆,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和运动记忆密切相关,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情绪记忆出现,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的事情。儿童听儿歌或童话故事时往往容易记住最富有感情的一些句子,而且保持得特别长久。随着学前儿童信息加工能力的增强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每一个信息单位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记忆的容量也会逐渐增加。1岁-2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主要表现为回忆的发展,即具备了有意识地回忆已往事件的能力。所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是尤为重要的,发展幼儿记忆力也能增加幼儿对语言表达能力的理解和发展,更好的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四)记忆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1997,
[2]张庆林.况固记忆的方法—学习策略介绍之二[J].湖南教育,1998,(12).
[3]林佘德,沈德立.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
[4]田学红、方格.儿童记忆策略研究的近期动向[J].心理学动态,1998,(2)
[5]刘永芳.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简述 设计(论文)所要研究、设计的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是否可行; 主要关键技术、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给出开题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组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注:1.每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撰写一份开题报告(有子课题的每个子课题撰写一份),作为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
3.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1 - 2周:论文选题,接受任务书,查询相关论文资料写开题报告。
第3 - 3周:修改开题报告,开始写论文初稿,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论文和字体。
第4 - 7周:提交论文初稿,论文中期检查,并修改。
第8 - 8周:提交论文定稿答辩。
70年代后期以来,不少研究者调查了儿童特定领域的知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记忆成绩的。研究发现,儿童记忆成绩的改进可以被归结为其知识结构的变化,这构成了关于儿童外显记忆发展的策略的第三种解释。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生态学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较具有代表性的是Nelson及其同事的研究。他们调查了5岁儿童对参观博物馆的记忆。六周和一年后所作实验表明,儿童对所访问博物馆的一般脚本性知识几乎很少变化。关于他们个人在参观博物馆期间所经历的事件他们竟然能准确的报告完整,这是令人惊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