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班主任角色的四个转变

教师班主任角色的四个转变

基础教育改革班主任角色的四个转变
-------------网络在线<班主任工作>学习的心得
内江市东兴区安仁小学;赵忠海
一、教师角色由“教者”到“学者”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最明显的特点是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更名为《课程标准》。

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改,而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它深刻反映了教师角色由“教者”到“学者”的转变。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确良纲领性能文件,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其重点是对教学法的探讨。

这就规定了教师的角色是“教者”。

《课程标准》是国家纲领性文件,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施过程,其重点是对学法的探讨。

当然教师就处于“学者”的地位。

这当中的学者有两层意思,既指向学生一样学习的人,又指向专家一样做学问的人。

教师应是课程的第一学习者,然后才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者,最后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人,但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的第一次对课程所学习的试学,以学生的身份来学,把自己还原成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摸索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存在哪些困难,应采取哪些学习方式。

与学生共同学习,是和学生一起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探索,激发学生的
1
兴趣,获得具体的知,进行具体的学习体验。

通过实践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是一个体验课程的过程。

教师最后的学习是一种双边的促进,既对学生的学习起帮助和督促作用,又对自我的解读起深化作用。

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解读,把共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自我的课程。

教师扮演“学者”的角色,是为了把课程转变成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当然以“教者”到“学者”的转变,除了以上意思之外,也有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教书匠向专家型、学问型的转变。

课程标准中的教师,再也不能是像红烛那样的燃烧到最后什么也没有的人,而应该有自已教书育人生活中的蜜,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角色由“师者”到“行者”的转变
关于思和行的哲学命题,一下困挠着许多哲学家。

也一直困挠着许多教师。

在过去的中国教育界中,教师一直处于师者的地位,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把从教参书上获得的思想直接拷贝给学生。

“教者”没有行来支撑,教学就成了教师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思想活动,而不是一种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把教学看着是一种体验过程。

教师不仅仅是“思者”,更重要的是“行者”。

教师是课程中的第一个体验者,学生是最广泛的体验者。

教学过程再也不是教师思考与学生接受的机械叠加,而是共同思考与共同体验的融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勾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1
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学共同体”内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
程。

所以教师的角色,以由红烛似的默默的付出者和静静的思考者转为蜜蜂似的创造者和艰辛的行动者。

教学活动,再也没有照抄照搬的现成案,只有教师个性的体验。

蜜蜂为了采花粉酿蜜,需要作长时间的飞行。

教师在教学中,同样需要象蜜蜂那样,在长远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内不停的耕耘。

教师使终是一个“行者”而不是“知者”。

三、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到组织者的变化
如果说教师由过去的一个“教者”转为“学者”,由思者转为“行者”是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意识形态领域角色的转化的话,那么由传授者到组织者就是教师可操作性教学方式的转变。

过去的教师好像和人类文明的载体等同。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人们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这和蜡烛给予光明相似,也和春蚕吐丝相似。

《课题标准》对这种“给予”和“吐”作了否定。

教师不再是独立于黑暗里的红烛,不再是光明的给予者,而是光明的创造者。

学生也是“光明”的吸收者,不是“丝”的使用者,而是光明的寻找者。

教学活动中,就如一个蜂房里蜜蜂的活动,教师就是蜂房的组织者,组织工蜂(学生)寻找花粉,酿造蜜,营养蜂房。

《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活动,其是就是组织学习,
1
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

安排好学习时间,创设一定的环境。

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生思考、训练、体验、检查,组织学生
塑造成自我,发展自我,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人的过程。

此外,《课程标准》强调学科综合,要求教师不能只做吃桑叶的蚕,而是采百花综合成蜜的蜜蜂。

四、教师由牺牲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过去教师的价值取向,以牺牲自己的那种奉献精神作为标准。

《课程标准》在教师价值取向上作了新的诠释。

除了奉献精神外,更重要的标准是创造精神。

衡量教师的标准,不是看你为学生牺牲了多少,而是看你为学生创造了多少。

那种一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向学生脑袋里强灌东西的教师,通过机械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教师,即使你为学生牺牲的再多,也不算是好教师。

好教师应该是既创造了学生,又创造了自己的人。

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创造他人和创造自己更为重要,教学始终创造活动,而不是刻板的照本宣科。

《课程标准。

已经取消了固定的教师用书和教学参考书。

教学只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解读,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进步的个性创造,所以没有两个教师能上完全相同的两堂课。

学生的学习更是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带着个性学习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过
1
程,也是教师用自我创造去开拓学生的创造过程。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