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孔子》教学设计

21《孔子》教学设计

(4)晚年读《周易》
二、自主学习、质疑探究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默读第四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1.交流第一个故事:孔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是怎样理解的?理解重点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交流第二个故事: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从重点字词体会孔子口渴的厉害。
⑤记下不懂的问题,用铅笔在书上作记号。
⑥家长评价:对上述内容进行星级评价:
5★( )4★( )3★( )
2.检查反馈
①认读二类生字、词语,评价交流。
②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③学生组内质疑,并在组内交流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分组学习一类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
2.小组读课文。
3. 交流第三个故事: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孔子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体会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4.交流第四个故事: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学习生字的方法,评价交流: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3.开火车读书,随机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评价交流。
5.提出自己在组内的质疑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对小组学习生字情况进行小结;
2.归纳小组内提出的质疑。
议课及复备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sìrú jiājiào yùhé xīn
四、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 感悟写法:四个故事哪个故事写得详细,哪个故事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
2.本文按什么结构写的?(总——分)让学生找出总和分的部分。
文章没有总的部分,让学生回忆我们写过的作文是如何既做到前后呼应有能概括课文内容,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给课文加上结尾。
2、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自主探究
1.课前预习
①读课文:我能把课文多读几遍:
②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标记并认读生字词:我会读生字及词语: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
推己及人、为所欲为、艰涩、隐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韦编三绝
④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放进“词语花篮”中。
3、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议课及复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 不喝盗泉水 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 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课后
反思
语文学科五年级备课教案
内容
21 孔子(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仲、儒、祭、祀”4个生字,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10个字;掌握“推己及人、为所欲为、艰涩、隐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韦编三绝”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
重、
难点
1、习字词;
4.假设他没有时间,不妨派别人去。 ( )
语文学科五年级备课教案
内容
21 孔子(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3、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并有自己的体会。
4、学习本课详略结合的叙述方法和总分结构。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儒( ) 祭( ) 怨( ) 核( )
需( ) 察( ) 愿( ) 咳(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设:①设立,布置; ②筹划;③假设;④假如,倘若。
1.王明和李办朝夕相处,思想上互不设防。 ( )
2.新住宅区设立了学校,医院和商店。 ( )
3.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已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 )
教学
重、
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一、梳理课文
1.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2自然段,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2.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