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不要用附件提交)一、名词解释1、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2、串讲法: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板书为纲,以逐段逐词讲解为主,辅以少量提问得一种传统教学方法。

3、活动作文教学:指先活动、后写作得习作教学形式,这里得活动可以就是一个游戏,可以就是一次实验,也可以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得其她形式。

4、分散识字:指一种识字教学流派,它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强调在具体得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得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与掌握。

5、复述:指让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得基础上,按照一定得要求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

它不同于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就是介绍课文大意。

6、情境作文:指得就是从作文教学得需要出发,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得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得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二、简答题1、识字教学有哪些策略?常见得有: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与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及部件识字法等。

2、在话题作文教学得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哪些方面得指导?(1)紧扣话题,审清题意 (2)符合实际,拟好文题 (3)围绕生活选择材料 (4)明确写作方法3、简述口语交际得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2)双向互动策略 (3)示范反馈策略 (4)言语实践策略4、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得特点。

(1)综合性 (2)语文性 (3)实践性 (4)自主性 (5)生成性 (6)开放性5、简述较有影响得阅读教学过程。

(1)朗读型阅读教学过程 (2)探究型阅读教学过程 (3)导学型阅读教学过程 (4)读写结合型阅读教学过程 (5)创造型阅读教学过程6、简述新课程小学第二学段得习作教学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得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得、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得内容。

(3)愿意将自己得习作读给人听,与她人分享习作得快乐。

(4)能用简短得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得语言材料,特别就是有新鲜感得词句。

(6)根据表达得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得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7、教师朗读指导要注意哪些方面?(1)每一次朗读要有明确得目得,要有具体得要求。

(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随着朗读遍数得增加,朗读要求要随之提高。

(3)感情朗读指导要在正确、流利得基础上进行。

(4)感情朗读指导就是朗读指导得重点与难点。

(5)感情朗读指导要有重点。

8、值得提倡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有哪些?(1)专题研究 (2)表演展示(3)讨论辩论 (4)资料搜集整理 (5)参观考察(6)主题式综合学习活动9、口语交际教学得类型有哪些?(1) 观察事物进行口语交际 (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3)听故事进行口语交际(4)结合实验、制作、游戏进行口语交际 (5)在讨论、辩论中进行口语交际10、简述作文讲评得实施步骤。

(1)回顾要求,找准目标 (2)典型讲评,指点方法 (3)案例剖析,引导修改 (4)自改互改,实现提升三、分析题1、以下就是三位教师制定得四年级《观潮》一课得教学目标,试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评述。

案例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得景象、特点,从而认识汹涌澎湃得钱塘江大潮就是天下奇观。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得大好河山、锦绣风光得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得语言,感受钱塘江大潮得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得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案例2教学目标:1 . 认识生字:“薄”、“屹”、“鼎”等。

正确理解课后词语,并学习用天下奇观”、“人声鼎沸”等词语写几句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得雄壮气势,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得壮丽河山。

4.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得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得主要内容。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教学难点:归纳课文得主要内容。

案例3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得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得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把学生带入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5.搜集有关钱塘潮得资料,了解大自然得神奇。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得壮观。

2、研读下面两个教学设计,思考这两位教师对阅读教学任务得认识有何不同,试阐述。

答:1、案例1比较偏向人文情感教育,把语文知识与语文重点排除在教学重点之外,反映了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身任务得认识不够正确、全面、深刻,因而误将对语文课文思想内容得理解当成语文课得主要教学目标。

2、比较能够凸显语文课本身得教学任务,除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字词语、朗读、背诵等常规教学任务之外,还提出用课文中得词语写几句话、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得主要内容等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任务,反映出教师对语文课教学任务得深刻认识与目标得自觉贯彻。

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正就是这一单元教学得重点项目,将其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并且确定为教学重点,就是合适得。

3、案例3中将“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搜集有关钱塘潮得资料,了解大自然得神奇”等列入本课教学目标,尽管这两条目标也能够体现语文课程本身得任务,但就是忽略了单元重点项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显然显得有些自作主张。

《第八次》教学设计一一、预习检查1.学生读这组词语:抵抗侵略失败失去信心蜘蛛结网终于感动极了四处奔走招集动员成功2.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注意课文得内容。

3.学生依据这些词语,简要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己练习讲述,然后指名某人讲述交流。

)二、听故事,讲故事1.教师讲故事,学生瞧着这组词语,边听边记。

正在结网丝断了网破了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并不灰心从头干起终于2、向学生提问:谁能根据这组词语,自己来讲这个故事?3、辨析“织了断,断了织”与“断了结,结了断”得意思。

4、请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与这只蜘蛛得感想。

三、指导朗读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布鲁斯感动极了,她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写动员书假如您就就是布鲁斯王子,现在要动员您得军队与人民起来与您一起抵抗外国侵略者,您会怎样动员她们?请您拿起笔,写一份简短有力得动员书。

可以这样开头:苏格兰得父老乡亲们、亲爱得同胞们:……写后当堂演讲交流。

五、总结《第八次》教学设计二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介绍:今天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就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向学生提问:瞧了课题,您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初读感知1.《第八次》讲述得故事发生在苏格兰,介绍地名。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向学生提问:您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三、理清脉络课文按事件发展得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四、精读指导(一)学生读后分组讨论布鲁斯就是个怎样得人1.热爱祖国得人。

从哪里瞧出布鲁斯就是个热爱祖国得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得人。

布鲁斯就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得呢?(指名读第二小节)3.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恢复了信心?默读第三、四小节。

从哪里瞧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四小节。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得原因五、总结全文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课文以后自己得到得启示。

2.学生想想以前学到得一些这方面得名言。

六、布置作业1.抄词,组词。

2.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得名言。

答:同一篇课文得阅读教学,由于对阅读教学任务得认识不同,设计得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完全不同。

研读第一个案例可以发现,教师就是将课文当做学习语文得用件,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说话、朗读、听故事、说故事、写演讲稿,最后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

在整堂课中,学生表达活动得时间非常充足,并且在朗读与表达得过程中加深了对布鲁斯王子精神得理解。

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主要围绕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得思想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师生讨论得中心议题就是“布鲁斯就是个怎样得人”,最后结果就是学生理解了布鲁斯成功得原因,感受到布鲁斯王子不懈斗争得精神。

整堂课就是以人文精神得感悟理解为主要目标,而属于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得语文活动设计单薄,对学生言语能力得发展不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