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ppt课件
语言特色
• 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 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课文中大量运用的语气助词“兮”的作用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 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 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 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 的理想而奋斗。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 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 爱祖国。
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 在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文的笔法
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与《楚辞》
“楚辞”: “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 立的一种新诗体。(“……皆书楚语, 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 《楚辞》: 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 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
《离骚》(节选)
屈原
学习目标
•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 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 4、背诵全诗
走进屈原,了解离骚
名平,字原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 《离骚》:代表作,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作者 作品 23篇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 “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 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 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众 人 皆 醉 我 独 醒
举 世 皆 浊 我 独 清
课文小结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 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 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 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 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 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 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 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 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 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 ,赋予其不同凡响的比喻义。 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使全诗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 力。
• 突出的外部形象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鲜明的思想性格 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 张举贤授能。 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 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 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 4.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 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 想象丰富、意境神奇 • 巧用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作 品 特 点 • 作品形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 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 作品语言: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 极富于乡土气息
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 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骚体诗(楚辞) • 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
亦称“楚辞体” • 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 • 形式上: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招魂》
走进屈原,了解离骚
早年 公元前 305年 顷襄王21年 (前278) 1953年
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遭群小的诬陷、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楚 怀王疏远、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自沉汨罗江 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朗读课文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
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
长语气。
思路结构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第 一 段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第 二 段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离骚》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