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瑞海黄晓玲赵薇一、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一)教育管理体制法国是一个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四级:中央、大区、省和市镇。
法国共有22个大区,每个大区辖2-7个省,全国共有96个省,3.6万多个市镇。
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
教育部是国家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
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是教育部派驻地方的直辖机构。
省教育局直接归学区领导,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学校是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最基本单位,小学从属于市镇,初中从属于省,高中从属于大区,但国家仍负责决定教育组织和教学内容,发放教职工工资等。
在中小学,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国家的作用法国对教育的管理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1982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部分教育权利下放给地方,并采取一系列集中化措施。
法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为国民教育部和高教与科研部,主要负责:(1)制定国家在教育领域里大的方针、政策;(2)执行议会通过的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3)审核并拨放教育经费等。
(4)此外还设有咨询机构和督导机构。
咨询机构的职责是向部长通报情况并提出建议;督导机构的职责是在有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对省、学区和大区及全国的教育进行评估。
2、地方的作用地方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中小学的教育。
具体为市镇负责小学;省负责初中;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
市镇有权决定增设初级学校和班级,但涉及教师编制问题需与国民教育部协商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建立了地方与中央分级负责中等教育规划的制度:大区负责有关教学质量和数量需求问题,即本区各级各类教育的中期规划问题,需根据拟增设、重建或扩建的学校数量来制定教育投入的规划;省级负责初级中学的修建和装备及运转费用,大区负责高中的上述费用;由国家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和学校人员的编制,同时由国家根据地方的建议,确定每年新建学校的数量。
地方对中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3、尽管实行权力下放,但教育部在两个方面依然集权(1)教学大纲法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教学大纲都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整体的平均水平;但弊端是同一教材大纲很难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另外,也造成学科的分科性,物理归物理、化学归化学,不利于学科综合。
(2)教师的任命主要是指中学和大学的教师。
在法国,教师都属于公务员,包括图书馆人员、门卫、清扫工等。
教师的任命制度,可以保证各地区教育的相对平等。
但现行的教师流动制度,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好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每个地区要进教师,首先要有课时数(也就是要有编制数),这样,各个地区要进人员就要考试,巴黎大区的考试分数很高,就使越来越多的好教师流到巴黎学区,而一般贫困的地区,好教师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为了讲平等而对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好教师少、生源比较差(大多是移民的子女),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始终上不来。
二、法国教育的学制和课程(一)法国初等教育1、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由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构成。
(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接收2—6岁的儿童,属非强制性免费教育。
其中3岁以上儿童入学率达99.6%。
幼儿学校通常分小班、中班、大班。
教学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着重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为儿童学习读、写、算、表达和交流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强制性免费教育。
凡满6周岁的儿童均应由家长负责送入小学学习,一般在家庭所在区域就近入学。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100%。
小学教育学制五年,分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包括预备班和初级班Ⅰ)和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初级班Ⅱ、中级班Ⅰ和中级班Ⅱ)。
基础学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法语和数学的基本知识、公民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发展运动机能和感知能力;深入学习阶段引入初中学习科目的初步知识。
小学每周课时为26小时。
法国人将学前教育三年和小学教育五年合为一体,分成三个阶段来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幼儿教育前两年,接收3-5岁的孩子,称为准备学习阶段;第二阶段:幼儿大班和小学前两年,接收5-8岁的孩子,这个阶段叫做基础学习阶段;第三阶段:小学三、四、五年级;接收8-11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称为巩固加深学习阶段。
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在教学管理上可视为一个整体,只是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法国的小学属于强制性义务教育的范围。
在一些小村落中,仅有一所男女混用学校,而在较重要的法国区域,孩子们则分性别入男女专门学校。
在学校里孩子们一般受到五个阶段的教育,6至7岁的儿童要进准备班级,以适应小学生活。
7至8岁的孩子入第一年初级班, 8至9岁的入第二年初级班。
9至10岁的入第一年中级班。
10岁至11岁的孩子则要进第二年中级班。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进行启蒙教育和基础知识(阅读、写作、数学)的巩固,以便能顺利过渡到中学,受教育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的掌握。
法国人自诩在十八、十九世纪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但法语在国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来自英伦的流行于世界各国的英语的威胁。
法国人要在下一代里注重培养本族语的优势,栽培真正的民族特性,特别是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
法国的小学教育使所有的孩子在接受“阅读计划”训练中,增强利用语言作为知识和启蒙工具的能力,尽量避免拼写困难现象。
他们在每一所小学都建立图书室、阅览室、每个班级均有自己的阅读角。
孩子们可以选择课本之外的读物。
法国的小学没有“留级”,孩子们依据智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兴趣参加不同的学科同质小组,突破班级的限制。
学科同质小组可以一起学习,分不同的活动点。
在3年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得快的孩子可以两年学完3年的课程;提前一年进入下一阶段。
学得慢的孩子如果学习3年还未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可以用4年时间学完三年课程。
儿童完全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与对象,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生理和生活节奏自由自在地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为了配合学科同质水准组,课程设置也进行新的调整和安排。
原有的法语、数学、科学及技术、历史和地理、公民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被分路三组:第一组包括法语、历史和地理、公民教育;第二组包括数学、科学及技术;第三组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
各组都被规定了每周最低和最高教学时数,人周总教学时间为26小时。
这样在给巩固加深学习阶段规定各组教学时数安排时,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时间。
一般规定8至11岁的孩子,第一组教学内容必须每周最低学习9小时,最高13小时;第二组每周在6个半小时与10个半小时之间;第三组每周在5到9小时之间。
学校每年教学时间分成5个等时的学习周期,称做“七二学习节奏法”。
孩子们每连续学习7周就可以放假休息两周,暑假为两个月。
全年大致就被分成5个等时的学习周期,每个周期有7个星期,总教学时间达到了35周。
这样使孩子们获得了足够的休息时间,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法国的教育中重视母语的学习但并不排斥外来语的学习,因为学习外语是为未来的国际竞争打基础,关系到法国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1989年以后已有6万名儿童接受外语教学,语种由各地自行选择,每周3课时。
孩子们可以学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等。
(二)法国中等教育法国的中等教育分两个阶段: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
高级中等教育又包括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类。
1、初中教育法国的初中教育仍然是强制性义务教育,儿童完成了小学学习,就必须全部进入初级中学学习。
初中一般学制4年,招收11岁到15岁的孩子。
法国初级中学将教育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两年。
第一阶段是观察阶段,所有的学生统一教学,每周课时24小时,有法语、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经济学、公民义务教育、物理学、生物和地质技术和科学、工艺、艺术教育、生理和体育教育。
在上述课程之外,还有一些根据学生需要所增设的选择性课程(每周3小时)。
第二阶段是指导阶段,学生们要接受每周25小时的公共课教育,其科目与第一阶段的科目相同;另外还有一系列可选择的必修课教育、让孩子们依据兴趣进行第二次选择,主要有第二外语、第一外语强化课、一种地方性语言、一种古代语言(拉丁语或希腊语)。
法国人注意加强了个别化教育,对在法语、数学和外语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补课,以缩小学生们之间的两极分化。
他们还取消原来的教学班,实行教师监护制,按年级建立一种新的教学体,它将不同水准的学生混合编在一起,称为异质编组。
其内部的基础教学单位是教学组。
孩子们的中学课程均按学习组形式进行,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与了解后,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准组织法语、数学、现代外语三门课的学科同质教学组。
学科同质教学组只是临时性的教学单位,并非固定不变,它总是根据学生对该门课学习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力图分合结合,使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随着高科技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法国人开始加强学校教育的信息化。
从八十年代开始,初中已分期分批地以必修的综合技术课取代原来开设的手工技术课,并引进了包括信息科学技术在内的现代基础科学技术教育。
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在初中结束时,必须接受200个小时的计算器操作训练,并掌握基础的计算器语言。
权威课、个别化教学、小组讨论和学习组工作等教学法交替进行是法国中等教育的创新。
权威课就是各学科选择优秀的权威老师上示范课,也就是集合所有的同年级学生,由学科带头人在大教室授大课,该学科的其它老师则分班辅导。
个别化教学则属于自学的方式,就是个人用卡片学习。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收集资料或者依照老师提供的材料,按需要选择性记录或摘抄,并在做卡片过程中自动纠正或相互纠正一些个人常识性错误。
孩子们在个别化教学中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又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并且可以在平时阅读报刊杂志中获取知识,从而丰富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
小组讨论即由老师提出问题,透过小组讨论获取知识的一种模式,小组讨论比较随意,依据课型而定,有“集中的方法”,也有“分散的方法”。
集中的方法一般由教师设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能去发现和探讨问题,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充分地自由发表意见,展开争论,并从不同论点中找出正确答案;分散的方法就是由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们之间讨论,教师也可以参加进来。
讨论时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观点提出充足的论据,以此令其它人心服口服。
学习组的教学方式指每个学习组都分配了明确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也要承担一定的工作。
比如学习一篇文章几个孩子们可以有较详细的分工,有的借助字典查找难掌握的词汇,有的准备做“情景朗读”,其它人负责提问题。
这样安排以后。
集体阅读5至10分钟后,各自开始自己承担的工作,随后由分担任务的孩子解词、朗读、提问,直到每个人都掌握课文为止。
教师只作旁观者,来往于各行列之间,必要时给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