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1、本课程包含的课题模块有:
本课程包含模块一发动机拆装与测量;模块二、发动机运行检测;模块三、发动机元器件结构与检测三大模块,共16个项目52个工作任务。

2、适用的对象为:
本校所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及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故障诊断项目的学生。

3、课程的性质为: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通识”知识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各大机构、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各总成、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对元器件和发动机运行进行检测;具备发动机总成分解、装配的能力;具备根据零件的损伤形式进行更换或修复的能力。

4、参考学时为:240学时
5、本课程设计的总体理念和思路:
根据苏州汽车维修市场的情况,与维修企业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合作,参考汽车维修企业售后维修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岗位任务。

从企业工作岗位、教学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发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与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形成课程标准。

6、课程目标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主要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的理念,开展市场调研,通过岗位要求分析,明确学习者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具体如下:
1、职业知识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各系统及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各元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运行参数检测的意义;
2、职业技能
(1)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汽车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
(2)能规范地进行发动机运行参数及元器件的检测;
(3)能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并能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能正确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能独立排除;
(5)能进行发动机总成分解、装配,具备根据零件的损伤形式进行更换或修复;
(5)会查阅相关维修资料;
3、职业素养
(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5)能从实际操作中养成规范意识、严谨意识;
7、课程框架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总体设计要求,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机电维修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框架结构
课程名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8、课程评价方式
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过程考评为70分,期末考评为30分。

9、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校内教学实训环境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车间为主,可同时容纳80名学生进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习,能保证教学需要;我校交通工程系实训中心拥有各类发动机近百台,发动机实训台架近20台,各类检测设备近80台套,各类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素材近10种,为本课程的实习实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外实训教学涉及各种车系,品牌高低搭配,如上海大众、奔驰、奥迪、丰田、现代等4S店,开展现场教学。

能保障学生各个实习项目的有序高效开展。

我校还和苏州107家省内大中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在生产的同时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实习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既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又减轻了学生的生活负担。

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10、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学生4-5人为一组,配置发动机总成或台架和所需拆装和检测的仪器和工具,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用模块驱动型任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实操教学,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操,让学生在做中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

(4)充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物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5)采用小班化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6)教学现场配备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评价建议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可采用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操训练、平时测验及期末考核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注重实操标准和实操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

(2)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注重实训中心的建设,使之具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能力,将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4) 产学合作开发实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基地,加强产学合作,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提供就业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