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xx:
不要让惯性思维限制你的脚步
展翅的飞鸟造就了飞机的发明,落地的苹果让万有引力得以悟出,烧开的水壶也孕育着蒸汽机的诞生……
所谓心理定势,说的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会影响后续活动进展的趋势、程度和方式。
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时间长了,人们便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以固定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事物,用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心理学家xx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要求受试者回答8个问题,这8道题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来解答,可是后面3道题可以用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做。
他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要求甲组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而乙组只做
6、7、8题。
结果,甲组里大部分人都使用同一种方法来解
6、7两个题目,在解第8题时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乙组在解
6、7、8三个问题时都采用了简单的方法,正确率为100%。
这是因为,甲组在解决
6、7、8三个问题时受到了之前5个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乙组因为未受到该定势的影响,因此就能够采取简便的方法,进而顺利解决问题。
人们不但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心理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时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有关‚心理定势‛的实验:
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甲乙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不过在出示照片之前,向甲组学生说:
这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对乙组学生说:
这是一位大科学家。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文字来描述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甲组的学生这样描述:
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乙组的学生这样描述:
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只是因为先前得到的有关这个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有这样戏剧性的差距,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真是匪夷所思。
应该说,心理定势具有辩证性。
第一,它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可以让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是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此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它可以帮我们根据已解决的类似问题,把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和当前的问题情境建立联系,以更好的处理和解决新问题。
第二,它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只能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求别的‚捷径‛去突破,所以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消极影响,在许多现实事件中都可以见到这种情况。
可能去过泰国旅游的人都见到过这样一种情景,那里的人总是将作为谋生工具的大象拴在一根非常不起眼的小木桩上。
照理说,以大象的力气,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木桩拔起,但是这些‚庞然大物‛们却从未尝试过挣脱。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这些大象刚出生不久,人们就将它们栓到树桩上,这些被束缚了自由的小象们一般就会惊慌失措,不停的挣扎,甚至不惜伤痕累累,但是凭借它们的力气根本不可能撼动树桩。
几经折腾,小象们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
自己根本摆脱不了木桩的束缚,时间久了,这些小象长成大象之后,人们常常只需要用一根小木桩便可以拴住它们。
可以说,正是这种定势思维拴住了大象的自由。
在公元前333年的一个冬天,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率领大军进入亚洲的一个城市中扎营避寒。
他听说城内有一个十分著名的神谕:
如果谁能够解开奇异的‚高尔丁结‛,谁就注定成为亚细亚王。
任何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这个结好像根本就没有线头。
于是,亚历山大就满怀信心的驱马前去挑战。
他想方设法要找到此结的线头,然而,他尝试了两周,却一点进展也没有。
亚历山大思来想去,突然领悟到:
‚我为什么不自己制定一个解结的规则呢?‛因此,亚历山大就拔出宝剑,把‚高尔丁结‛斩为两半,‚结‛终于被解开了。
亚历山大成功的打破了心理定势,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亚细亚王。
展翅的飞鸟造就了飞机的发明,落地的苹果让万有引力得以悟出,烧开的水壶也孕育着蒸汽机的诞生……可见,打破心理定势,不但可以走出困境,而且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还将会出现更多意外的惊喜。
曾有一家大型公司打算招聘一位头脑灵活、思维缜密的总经理助理,由于待遇非常好,所以在招聘启事发出去的很短时间里,应聘简历就如同雪片一样的飞来。
人力资源部总监在斟酌挑选之后,通知了50个人前来参加笔试。
这次笔试的题量很大,约有20多道题,但所给的时间却十分有限。
试卷一到手,很多考生都倒吸一口冷气,急忙动笔开始答题,希望能够抓紧时间多答几道。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收卷时大多数人都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因此,大多数考生都在抱怨:
‚题量那么大,时间又那么少,会做的都来不及写!‛人力资源部总监只是面带微笑,并不出声。
原来,这个公司在设计试卷题目的时候,设了一个小陷阱:
虽然前面的题目非常多,可是在倒数第3题的题目中却说得非常明白,‚请只做最后一题‛。
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笔试,是否也会像故事中的大部分人那样,不大概浏览一遍试题,就提笔自第一题开始往下答呢?确实,从小到大,不管如何考试,我们都习惯于按先后顺序来做。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你还被‚心怀鬼胎‛的朋友拉来进行过这样的‚智力问答‛:
刚开始,朋友会让你快速而不间断的念20遍‚老鼠‛,然后让你迅速回答一个问题:
‚猫最怕什么?‛你常常几乎会脱口而出:
‚老鼠!‛在朋友‚不怀好意‛的哈哈大笑声中,甚至你或许过了良久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傻呵呵的反驳道:
‚猫不怕老鼠怕什么?‛
曾看过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
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你是否会不加思索的脱口而出‚小毛‛或‚三毛‛?可事实上答案是‚小明‛。
可能你会因此而突然责怪起自己的‚愚蠢‛来,可实际上‚天赋极高‛的世界著名的大作家阿西莫夫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
阿西莫夫曾讲过这样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
一天,他遇到一个老熟人——汽车修理工杰克。
杰克对他说:
‚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吧!出一道思考题,看你是否能答对?‛阿西莫夫欣然接受。
于是,杰克就对阿西莫夫说:
‚一天,一位聋哑人去买钉子,到了五金商店之后,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
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
售货员看了以后,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
聋哑人摇摇头。
然后,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钉子。
那位聋哑人刚出商店,接着又进来一位盲人,他想要买一把剪刀。
请问:
这位盲人会怎么做呢?‛
阿西莫夫顺口回答:
‚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与中指,做出了一种剪刀形状。
听完阿西莫夫的回答,杰克就开心的笑起来:
‚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要开口说:
‘我买剪刀’就可以了,他为什么要做手势呢?‛阿西莫夫只能承认自己的回答非常愚蠢,杰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会答错,你接受的教育太多了,这有时反而会禁锢你的思维。
‛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会犯类似的错误,并不是因为我们太‚愚蠢‛,也不是因为受到的教育太多,只是心理定势在作祟而已。
恰当的利用人们的心理定势思维,我们常常能够解开很多生活中的难题。
有一天,华盛顿的一匹马被人偷走了。
华盛顿同一位警察一起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拒绝归还,一口咬定说:
‚这就是我自己的马。
‛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双眼,对那个偷马人说:
‚如果这马真的是你的,请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偷马人犹豫的说:
‚右眼。
‛华盛顿放下蒙着马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
‛偷马人急着争辩说。
华盛顿又放下蒙着马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偷马人还想狡辩。
‚是的,你是错了。
‛警官说,‚这足以证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
‛
本周总结
生活中的难题很多,如果我们仅仅用习惯性思维去寻求解决之道,结果大多会碰壁而归。
在这种情况下,要勇于放飞思维的翅膀,用别具一格的方法去尝试,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我们并不否认,每一种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习俗或习惯,都有一定的根据和理由。
对于很多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我们都要加以重视,因为它们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但不可否认,它也同时妨碍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在适当的时候,谁能首先打破这种常规思维,谁就会大获成功。
正确认识心理定势,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从容。
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时,我们既可以轻车熟路地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又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自己的惯性思维所左右,有意识地寻求改变与突破,这样你会找到另外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