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交通流中的密度波
• 车流遭遇到瓶颈时,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波, 类似于声波碰到障碍物时的反射,或者水受阻时的后涌
• 当容量降低,车辆会减速乃至排队,集结成高密度的队列 当容量增加,排队车辆陆续启动,疏散成适当密度的车队
• 在车辆集结疏散的过程中,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的分界面 通过一辆辆车传播的现象,可以用密度波来描述
交通流从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进入低流量 低密度高速度区。下游交通状态变好,波阵 面向下游传播,并不改善上游交通状态
交通流从高流量低密度高速 度区进入低流量高密度低 速 度区。波阵面向后 传播, 上游的交通状态 受影响变差,如前方 遇到障碍时的情况
交通流从低流量高密度低速 度区进入高流量低密度高速
度区。波阵面向后传播, 上游的交通状态有所 改善,如前方阻碍解 除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服务时止这段时间
忙期 :服务台连续繁忙的时期,这直接关
系到服务台的工作强度
队长 :有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与 排队系
统中顾客数之分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3 排队论及其应用
4.应用
收 费 站
单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排成一个队等待数条通道服 务的情况,排队中头一辆车可视哪个 通道有空就 到哪里去接受服务。
• 在自由流内,密度波向交通流行进方向传播 在阻塞流内,密度波向交通流行进的反方向传播
• 在密度等于临界密度的交通流处,密度波速等于零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车辆的时间-空间运行轨迹
曲线表示车辆的时空运行轨迹 曲线间水平距离表示车头时距 垂直距离表示车辆间隔 两条虚线分隔出Ⅰ、Ⅱ和Ⅲ区域
解这是一个M/M/1排队系统
因出入道存车辆为6辆,如果超过6辆的概率很小(通常 取小于5%),则认为合适,反之则不合适。
……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例题
计算结果表明,排队车辆超过6辆车的概率很小,故可认为 该出入道的存车量是合适的。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到来的“顾客”按 怎样的规定次序接受 服务,主要有3种制 式损失制、等待制、 混合制
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 设施可以接纳顾客,为 每一顾客服务了多少时 间,服务时间为定长分 布、负指数分布、厄尔 兰分布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3 排队论及其应用
3.主要数量指标 等待时间 :从顾客到达时起到他开始接受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5 交通波理论
3.交通波
停车波 假定:车流的标准化密度为 以区间平均速度 行驶, 在交叉口遇到红灯停,此时 。
说明:停车而产生的波,以 速度向后方传播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5 交通波理论
3.交通波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4 跟驰理论
2.车队跟车特性分析 概述
跟车特性
基本原理
应用
制约性
前延车迟车性速制约着后车 车速和两车间距 在传前递车性行驶状态改变 后,后车要有一定的延 迟由才制能约做性出而相使应车的队改第变 一辆车的运行状态可以 一直制约到第n辆车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4 跟驰理论
4.应用 概述
跟车特性
基本原理 应用
线性跟驰模型示意图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线性跟驰模型的建立
离开基准点(x = 0) 车辆的速度 车辆的加速度
跟驰模型示意图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断面内滞留的车辆数。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密度波传播分析1
密度波描述了两种交通状态的转化过程,C代表转化的方向与进程
C>0表明波阵面传播方向与交通流方向同向; C=0表明波阵面维持 在原地不动; C<0表明波阵面传播方向与交通流方向相反
交通流从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进入高流量 高密度低速度区。波阵面向下游传播,高密 度区未向上游扩展
车速v 流量Q
Kv Q=Kv
流体流
交通流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5 交通波理论
3.交通波
车流连续方程 根据守恒定律:流入量—流出量=数量变化,推导出:
表明:车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流密度则随时间而 增大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密度波传播分析2
对应于密度的微小变化,密度波以等于K-Q曲线斜率的速度运动 自由流范围
阻塞流范围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密度波传播分析3
Greenshield线性模型
Lighthill 与Whiteham的密度波传播公式
8:00 排队消散 7:45 排队最长 7:30 7:10 排队形成
跟驰模型稳定性
多数个车辆在做跟驰运动时,一辆车状态的改变会导致其后续车 辆运行状态接二连三的改变,称为运行状态的传播
局部稳定 关注跟驰车对引导车运行波动的反应。如车头间距摆 动大则不稳定,摆动愈小则愈稳定
引导车向后面各车传播速度变化,如果速度振幅扩大,就是不稳 定,如果振幅衰减,就是渐近稳定
Herman公式:C值增大,车头间距增大则不稳定,
跟驰模型种种
Reuschel, Pipes
跟驰车辆的加速度与 两车速度差成比例
Chandler, Herman, Kometani and Sasaki
Gazis, Herman (跟驰模型一般形式)
m, l 的不同取值对应着不同的密度-速度关系模型
m=0, l=2, Greenshield; m=0, l=1, Grenberg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 流理论排队论模型跟弛
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2020/11/8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统计分布特征

排队论及其运用

主 要
跟驰理论

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通波理论
可插车间隙理论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3 排队论及其应用
1.概 述
车辆与运行轨迹交点就是车队密度的分界,虚线本省表示差分界既沿车队 向后一辆一辆地传播,又沿着道路而移动,虚线的斜率就是密度波速度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密度波模型
在交通流中存在密度不连续
的地方,密度在该处的移动
速度是C。单位时间内通过
波 阵
断面A、B车辆数的差等于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5 交通波理论
3.交通波
交通波模型的建立 根据交通流守恒定律,推导出: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5 交通波理论
3.交通波
模型的进一步推导
格林希尔治线性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 —阻塞密度 —标准化密度 —自由流密度
提供车头间距、相对速度等 信息,帮助驾驶员跟随车辆, 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分析公共汽车单车道流量预 测小型汽车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通过模拟车队的跟驰状态, 研究车辆跟驰运行中的安全性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统计分布特征

排队论及其运用

主 要
跟驰理论


交通波理论
可插车间隙理论
员总是根据前方密度来调整车速
该式表明:观测车随交通流的加速度是密度梯度()的函数, 它从理论上证明了车流的加速减速与车流前方密度的关系 当前方的()大于零,即前方密度趋于增大时,车流开始减速 当前方的()小于零,即前方密度趋于减小时,车流开始加速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密度波传播分析4
车辆停止时η= k / kj =1
停止波以vf η1的速度向后方传播 发生波以vf η2 或(vf – v2)的速度向后方传播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交通密度分析
在瓶颈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下, 通常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得密度等值线图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5 交通波理论
1.概 述
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模 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 的连续性方程。把密度很大的交 通流看作流体,把车流密度的变 化抽象为车流波,通过分析车流 波的传播速度,寻求交通流流量 和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描述 车流的拥挤—消散过程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3 排队论及其应用
4.应用
收费站
单通道排队服务系统(M/M/1系统):由于排队等待接 受服务的通道只有单独一条,也叫单通道服务系统。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5.3 排队论及其应用
4.应用
收 费 站
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每一个通道各排一队每个通
起动波
1.当车辆起动时, ,也即 =1
2.说明:排队等待的车辆从一开始起动,就产生了起 动波,该波以接近 的速度向后传播。
交通工程学第七讲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