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作者:————————————————————————————————日期:
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成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4~6题。

4.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A.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C. 人口素质偏低
D. 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6. ①与②相比
A.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B.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C.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D.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右下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9.下列国家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巴基斯坦D.利比亚
10.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
11.以下城市中,依次是在交通、资源、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A.郑州、攀枝花、拉萨 B.攀枝花、邯郸、合肥
C.攀枝花、株洲、大同 D.麦加、宝鸡、石家庄
读右图 (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3~14题。

13.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4.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
15.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右图回答16 题。

16.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
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
完成 17~18题。

17.图中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区域是()
A.① 区 B.② 区
C.③ 区 D.④ 区
18.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中心 B.低级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1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为普通服装店乙为家具商店丙为星级宾馆
B.甲为面包店乙为汽车销售店丙为家用电器商场
C.甲为珠宝行乙为家具商店丙为面包店
D.甲为星级宾馆乙为珠宝行丙为面包店
20.下图为某国家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40%
B.该国属于发达国家
C.该类型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
D.该类型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速度较快
2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22.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下列自然地理区位中不利于
形成城市的是()
A.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 B.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
C.荒漠干旱地区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D.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右图中,a、b、c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河流、
地形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读图,
回答23~25题。

23.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
是()
A.A B.B C.C D.D
24.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
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 B.B C.C D.D
25.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通、政治因素,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
A.A B.B C.C D.D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16---20:
21-----25:
26、读甲乙两国的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两国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________________。

(2)(2)目前甲国正大量新建、扩建幼儿园和小学,小学和幼儿教师缺口巨大。

结合甲国人口统计图说明其理由。

(3)简述乙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27.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两城市人口变化
(1) 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右图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线。

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
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 (多项选择)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26、(1)高增长阶段(;或高低高);低增长阶段(或现代型;或低低低)(4分)
(2)少年儿童比重大(2分)
(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或人口出现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

(2分)
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2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 公路
(3) 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 AB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