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诗词曲三首》ppt课件
九年级《诗词曲三首》ppt课件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 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 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 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的愿望。
华 山
华 山
华 山
华 山
华 山
黄 河
黄 河
黄 河Βιβλιοθήκη 【作者简介】张 养 浩
(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 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 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 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 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 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 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他的作品 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 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 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 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 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 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 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 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 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 沟、黄茅冈,作此词.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 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 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 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 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 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 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 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字词赏析
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②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 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 写得心潮翻滚。 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 情语,“聚”“怒”两字透露 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 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 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 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 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 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 胸怀。
东 临 碣 石 , 以 观 沧 海
水 何 澹 澹 , 山 岛 竦 峙
树 木 丛 生 , 百 草 丰 茂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 起
日星 月汉 之灿 行烂 ,, 若若 出出 其其 中里
幸 甚 至 哉 , 歌 以 咏
志
壮 丽景象
开阔胸襟
山 岛 竦 峙
水 何 澹 澹
水 澹澹 山 竦峙
状貌
观 沧 海
内 容
评
析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 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 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 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 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 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 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 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深切的同情。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狂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 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 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 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树 丛生 草 丰茂
声势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 若出其中
博 大 胸 怀
建 功 立 业
想象
星汉 若出其里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 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 《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 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 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 家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 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