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doc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doc

十八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设计%1.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 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1.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②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③也?其所据何④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⑤其大也!然何⑥人能忘情耶?何⑦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⑧ 如?三、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四、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④必日:〃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⑦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9 )一二。

其(10 )是耶,其非耶?其(11 )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12 )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13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五、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②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 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 亦有何用?%1.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 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⑤龙之一爪也。

若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1.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

〃吾所①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②钦。

以其所③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④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⑤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⑥以教人向上者也。

八、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

〃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⑤业,其所为⑥皆为⑦利也。

故为⑧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⑨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⑩?九、判断"焉"在文段中的意义。

之战,秦军过11山之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②,山上大石纷落, 但大呼〃且焉③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④,骄而轻敌, 焉⑤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⑥?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⑦,则必无颜世上矣。

十.判断"以"在文段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

〃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⑤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 )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 )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 )—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 )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12 )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 )权贵交,以(14 )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 )〃之叹。

十一.判断“因"在文段中的意义。

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②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③。

其常因④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⑤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因⑥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⑦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因⑧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因⑨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⑩ 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十二.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

〃黄鸟于①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②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③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④昔。

吾乡之美已闻于⑤四方。

世人皆欲老于⑥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⑦我也,非吾杜撰耳。

于⑧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⑨是,不亦乐乎?十三.判断"与"在文段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与①之,吾亦赞同。

今将他人与②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 何其坚与③!其与④吾等之约,当亦守之。

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⑤也,应使众与⑥其事,与⑦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

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 若其助寇而不我与⑧,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⑨?判断"则"在文段中的意义。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 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⑤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⑥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⑦ 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十五.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

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⑤于唐僧:〃此何难之⑥有?〃唐僧曰:〃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十六.判断"乎"在文段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①?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②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而王胡为乎④如此好乐?若恢恢乎⑤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弩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⑥?十七.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②?" 〃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

"〃汝之言,金玉也④。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⑤!“十八.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者①,诗仙也。

为当国者②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者③,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④ 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⑤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虚词趣味练习参考答案—、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如果;③连词,表转折,然而;④连词,表递进,而且;%1连词,表修饰,地;⑥连词,表承接,才;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①②疑问代词,怎么;③疑问代词,为什么;④疑问代词,什么;⑤副词, 多么;%1疑问代词,什么;⑦疑问代词,什么;⑧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

三、①副词,表承接,于是,就;②代词,你的;③副词,是;④副词,竟然却;⑤ 副词,才。

四、①代词,作定语,他的;②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他;③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④代词,他们;⑤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⑥指示代词,那;%1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⑧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⑨指示代词,其中; ⑩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1)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12 )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13)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五、①副词,暂且,姑且;②连词,并且;③副词将将要;④连词,并且;⑤连词,尚且, 还。

六、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这,如此;③动词,像,如;④代词,你;⑤连词,表选择,或,或者;⑥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像那"。

七、①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②表被动;③〃所 +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④〃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⑤〃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⑥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O八、①介词,因为;②动词,是;③介词,对,向;④介词,被;⑤动词,作为;⑥动词,做; ⑦介词,为了;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⑨介词,替;⑩句末语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九、①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②兼词,在这里;③疑问代词, 哪里;④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⑤疑问副词,怎么;⑥句末语助, 呢;⑦代词,他们。

十、①名词原因;②动词,认为;③介词,凭借;④介词把;⑤连词相当于"而〃, 表并列或递进;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⑦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1连词,表目的,来;⑨介词,把;⑩介词,因为。

(11 )连词,表原因,因为;(12 )介词,在;(13 )介词,跟和;(14 )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 )动词,用。

十一、①介词,根据;②动词,沿袭;③名词,原因;④介词,趁着;⑤连词,于是;⑥介词,凭借;⑦介词,经由,从;⑧介词,通过,经过;⑨介词,因为;⑩连词,因为十二、①助词,动词词头;②介词,表示对象,对于;③介词,到;④介词,表示比较, 比;⑤介词,在;⑥介词,表示方位,在;⑦介词,表示对象,对,向;⑧同现代汉语的〃于是〃;⑨介词,在。

十三、①动词,赞许;②动词,给予;③句末语助词,表感叹,啊;④介词和;⑤动词, 对付;⑥动词渗与;⑦动词結交⑧动词,帮助;⑨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十四、①副词,加强判断,是,就是;②连词,表让步关系,是,倒是;③连词,表推测, 那么,就;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便;⑤ 连词,表并列对举;⑥连词,表转折,却;⑦连词,表承接,原来是,原来已经。

十五、①动词,到,往;②代词/也;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④助词,的; ⑤代词,这件事;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结构助词,的;⑨人称代词,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