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樱花品格-日本国民性

樱花品格-日本国民性

日本文化之日本国民性
----- Yuki

你眼中的日本人? 自狂而又自卑 信佛而又嗜杀 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 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 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
两 重 性
樱花哲学
1.集团意识&中流意识 2.生死观&耻文化 3.危机意识
集团意识和中流意识
产生的原因:
1,地理影响 以和为贵(对内),狭隘的岛国意识 2,宗教影响 中国儒家:对家的归属感;日本传统神道教:对国家的忠诚
生死观和耻文化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 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 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 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 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 神道教 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 疯狂崇尚切腹 本质是残酷无情 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
生死观和耻文化
爱面子、重名誉是日本人“耻感”文化产生的真正思想根源。 纵式集团社会的管理模式是日本人“耻感”文化能得以发展的平台。 凡事察颜观色、暧昧、圆滑的处世之道就是保全面子的表现。 重视礼仪。 纵式集团社会的管理模式是日本人“耻感”文化能得以发展的平台。 “知耻”的意识使日本人曾经创造奇迹。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腾飞。 “遮丑”意识使日本人的“知耻“精神大打折扣。 “知耻-雪耻-玉碎”在武士阶层备受推崇。 知耻的观念一直是当今日本社会的行为规范。 自杀被认为是“保全名声,洗刷污名的最好方法”。
危机意识
1,生在忧患中的日本人 , 例:硬币;对地震的防御…… 硬币;对地震的防御 2,中国威胁论 ,
矛盾的日本人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 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 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 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 表现出来的。” 日本人既有农耕民族的温和、有礼、忍耐、平和的一面,又 有骑马民族的好战性、攻击性、征服欲与掠夺性的一面。日本的 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的这种矛盾的性格。
ご清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2010.08.24
表现:
1,“一亿中流”;爱抱团的日本人 2,集团意识在企业里的表现: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
生死观和耻文化
日本人“耻感”文化 「耻」,就是不可做出丢脸的事。 产生的原因: 这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枷锁,在日本,比法律更有力。 日本是岛国,一旦遭受社会遣责,便无立锥之地。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村八分むらはちぶ」这种无形的枷锁存在,这是一种全村 都与其断绝交往的制裁,也正是「耻文化」的基石。所谓「村八分」,剩下的 「二分」是婚礼与丧礼,表示除了此「二分」外,其它活动均不允许参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