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明代传奇
② 周朝俊《红梅记》:由两条爱情线索交织而
成:一条是李慧娘对裴舜卿的生死之爱,另一条 是裴舜卿与卢昭容的婚恋经历。剧作将爱情故事 注入了政治内容,有力揭露了权奸贾似道的荒淫 本性和残暴罪行。京剧《李慧娘》据此改编 。
③孟称舜《娇红记》:据宋梅洞同名小说、刘
东生同名杂剧改编。剧写小姐王娇娘、书生申纯 的恋爱悲剧。全称是《节义鸳鸯塚娇红记》。
吕姜山》)
“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 王骥
②沈、汤合之则美:
王骥德《曲律》:“松凌(沈)据词法而让 词致,临川(汤)妙词情而越词检”。 吕天成《曲品》: “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 彟,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 乎?”
③吴江派: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
员有余姚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 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昆曲作 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 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剧目
第七章 明代传奇
“传奇”: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
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 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 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明代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初期体制不完善,
内容陈旧、保守。中叶以后迅速崛起,其势头远 超当时杂剧,成为明代戏剧主流。明传奇与元杂 剧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成中国戏曲文化的泱泱 大关。
3、“沈汤之争”和吴江、临川派 ① “沈汤之争”焦点: “律”与“意” 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 “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
(《二郎神· 论曲》)
“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同上) 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 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答
3、无名氏的《鸣凤记》
《鸣凤记》41出,写嘉靖时奸相严嵩父子专 权,内任党羽,外用军财,致使倭寇侵界,河套 失陷,朝政日非。以夏言、杨继盛为首的忠直朝 臣前仆后继与之斗争,犹如“朝阳丹凤一齐 鸣” 。 《鸣凤记》人物众、头绪多、情节繁,忠奸 斗争一线贯穿。一方是 “八谏臣”,一方是大 奸臣。剧中人物、事件大都真实,是著名时事剧。 演出时“令人有手刃嵩贼之意”(吕天成《曲 品》)。打破生旦团圆旧套,但情节不够紧凑, 人物性格也嫌浮泛。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况
明初传奇有明显道学气、八股化。代表作是 丘浚的《五伦全备记》、卲灿的《香囊记》。 《五》剧 “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 令人呕秽。”(徐复祚《曲论》) 《香》剧开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八股化源 头,“以时文为南曲”的标本。(徐渭《南词叙
录》)
明初少有道学气、八股味的传奇是《精忠 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 但结构松散,人物刻画粗糙。
第三节 明后期传奇的繁荣
1、剧坛概况
万历后传奇极盛,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 出现。沈璟作为“吴江派”领袖,在理论和创作 上与“临川派”争胜,促进了传奇发展。 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张扬个性解放, 批判封建礼教,常以婚恋自由具体演绎,于是有 不朽作品《牡丹亭》《娇红记》等问世。 从声腔发展看,传奇多用典雅的昆腔,具较 高的文学品位。民间弋阳腔与各地方戏结合,也 有不少多彩剧目。
第二节 明中叶“三大传奇”
1、李开先的《宝剑记》
嘉靖、隆庆剧坛出现《宝剑记》《浣纱记》、 《鸣凤记》 “三大传奇” 。
《宝》剧52出,由《水浒》林冲故事改成。突 出了林、高斗争是忠奸斗争。林冲形象也一改被 动反抗而为主动出击,更加突出他嫉恶如仇、正 直不苟的人格精神。这与作者当时深受奸相严嵩 倾轧而罢职闲居有关。 《宝》剧艺术并不成功:结构松散,情节重复, 生旦以外形象模糊。语言偏于文雅雕琢。
④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
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 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 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成 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4、《玉簪记》《红梅记》《娇红记》 ① 高廉的《玉簪记》: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
必正的恋爱故事。本剧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正 视青年男女感情要求,乃至肯定情欲的健康态度; 二是剧情单纯,写人细腻,曲词朴素而优美,至 今仍盛演不衰
பைடு நூலகம்
2、沈璟的昆腔创作
沈璟,江苏吴江人。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 员外郎。37岁告病归隐。晚年专意于戏剧理论研 究和剧本创作,改编、创作17本昆剧,名为《属 玉堂传奇》,现存7种。 沈璟传奇:多从传统道德出发,抨击世风堕落。 名作有《义侠记》、《博笑记》 ,“命意皆主 风世”(吕天成《义侠记序》)。 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全面构建以昆腔 为主体的传奇格律体系,是曲家的填谱法则。
《娇红记》生动塑造一对青年男女倾心相爱、 誓同生死的感人形象,肯定他们无视门第、不畏 压力、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和抗争精神。 艺术上,男女合塚同葬的情节安排,坟墓鸳 鸯成对的浪漫奇想,无疑寄托着美好愿望,大有 《同窗记》梁祝化蝶的场面、情味。语言雅丽, 风格婉约,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2、梁晨鱼的《浣纱记》
《浣纱记》也叫《吴越春秋》 45出,剧以范 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演述吴越两国 的兴亡。剧本批判吴国君臣骄奢腐化,歌颂越国 君臣艰苦奋斗,特别突出范蠡、西施为国雪耻甘 愿献身的崇高精神。 《浣纱记》艺术上突破了夫贵妻荣大团圆结 局,新人耳目。宾白骈散互用,曲词俊语如珠。 首次用改革的昆山腔演唱,细腻舒徐,圆润柔美, 对昆腔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