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言]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在他们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来——苏霍姆林斯基4.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大奇迹。
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这是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播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
5.教师的真正艺术就表现在他教育孩子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观察世界。
6.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一一就谈不上教育。
7.如果我们说,教师是用知识来教育人的,那么,在我看来,这一复杂的、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的过程的实质,就在于知识能够使一个人在自己的眼光里变得高尚起来,树立他的自豪感,发展他的不可熄灭的钻研精神,教会他为合理的思想的胜利而斗争。
8.教师的个性在于如何塑造学生的个性。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9.教育的明智、复杂,令人痛苦同时又令人欢乐的地方,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早在童年时期、童年和少年交界的时期以及少年时期,就在一项心爱的劳动中发现自己,忘我地迷恋于心爱的劳动,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10.一模一样的花海会让人觉得单调,唯有万紫千红的花朵才能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千篇一律的样板戏只能麻木人的灵魂,唯有各显神通的大舞台才能愉悦人的心灵。
学校不是工厂,教师也不是工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不是需要组合安装的部件,腔调统一的回答只会让我们的教育失去应有的意义。
只有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异彩纷呈。
11.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
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
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让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
12.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一一布鲁巴克13.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受的教育。
——本杰明—迪斯累里14.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威尔•杜兰特15.被誉为“美国最好的教师”的莱福•艾斯奎斯也曾说过:“我希望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要做什么样的人。
”1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
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8.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一看,万紫千红,各有他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美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处。
——陶行知19. 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20.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你难以判断哪片叶子是最美的;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正如你不能要求美丽的花朵都长得一样。
情人眼里出西施,之于我们的学生也一样,不妨让我们用情人的眼光,戴上欣赏的眼镜去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以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
21.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22.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23.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2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2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7.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28.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29.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列宁30.教育不是为了教会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
31.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威廉.叶芝3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礼记》3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4.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35.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完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36.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37.提高教育技巧,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效率,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38.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马卡连柯39.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
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
——卡耐基4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41.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42.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3.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44.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那么他并不以识记为目的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4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一一朱永新46.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47.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48.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49.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0.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人的充分的表现,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教育小故事】1.孩子:“我要跳到月亮上去呢。
”妈妈:“好呀,但是,可别忘记回来喔”——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童年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2.“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改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栽培出蓝色的苹果呢。
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小卡尔▪威特在用蓝色笔画苹果时,朋友劝告父亲说,应该告诉孩子画苹果要用红色时,他父亲如此回答。
卡尔▪威特是位著名的天才,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3.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钟表店去看师博修表。
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
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
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
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
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工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4.“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
”儿子从小就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表扬他。
她要求儿子一切从自信开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个口吃的男孩就是杰克▪韦尔其,他长大后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被称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5.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次,马卡连柯带着一群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了的流浪儿返校。
他走在最前面,一直不回头。
但是跟在后面的队伍不断地在缩小,孩子们在一个一个地溜掉,等到达学校的时候,后面只有一个孩子跟着。
这个孩子看着马卡连柯说:“他们都跑了。
”马卡连柯平静地回答:我知道。
”孩子很奇怪:“你为什么不制止他们?”马卡连柯笑着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后来孩子们真的回到了学校,并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了有用之才。
这就是马卡连柯,他告诉我们,对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教育艺术、教育方法,而是无限的信任与博大的爱心。
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
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马卡连柯到监狱去接学员卡拉巴林。
当马卡连柯和狱方工作人员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要卡拉巴林暂时离开办公室。
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
从监狱回来的路上,马卡连柯和卡拉巴林并肩而行,同时跟他谈话,但是,所谈的都是关于工学团的事,只字不提监狱的情况和有关他过去的事。
10年后,卡拉巴林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我当时所以叫你走出监狱长的办公室,是为了使你看不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
因为这个手续,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
”有一次,卡拉巴林询问马卡连柯:“请您直爽地告诉我,您相信我吗?”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说:“过去的事不必提了……我知道你这个人跟我一样的诚实。
”马卡连柯还接连把带枪取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理,使这位学员深受感动。
后来,卡拉巴林终于成了自己老师马卡连柯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
7.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松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她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根本看不到五颜六色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