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潭岛的调查分析
平潭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有史以来就是大陆联系台湾的重要桥梁之一,改革开放后更成为两岸经贸交流的主要中转站。
从地缘、人缘、商缘优势和区域辐射能力、对台窗口形象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平潭具有非常突出的特殊性和重要的战略区位。
下面对平潭岛的区位条件、优势、劣势和不足作出分析,并给予建议。
一、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平潭岛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2008年末总人口38.47万人,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公里,人均海岸线长度居全省第一。
其主岛海坛岛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
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为邻,南靠莆田南岛,北望白犬列岛,基础设施建设中,2008年运输邮电的状况为:邮路单程长度108 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65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08公里。
2. 气候、水域、地势地貌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年平均气温19.6 ℃,日照1919.7 小时,降水量1172mm,风速6.9米/秒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多为东北风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地域奇特,山石居多。
3. 行政区域
平潭岛属福建省福州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全县辖7个镇(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8 个乡(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200 个居委会、行政村。
4. 物产资源
平潭富含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等,花岗岩储量约8 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0 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5 .经济产量
2008年平潭地区生产总值60.4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28 亿元,第二产业中工业4.99 亿元,建筑业4.80 亿元,第三产业产值30.42 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0.99亿元,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为2:9。
200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56 千公顷,粮食作物5.65 千公顷(春收、夏收、秋收的粮食播种面积比例为8:4:101),非粮作物7.91千公顷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26064吨) 油料(9120 吨) 水果(1761 吨) 肉类(6408 吨) 水产品(325586吨)。
二、独特优势
1)区位优势
平潭岛不仅扼守我国“海上走廊”台湾海峡和闽江口咽喉,是我国和太平洋西岸沿海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而且是东北亚经济区域和东南亚经济区域的联结点,是环海峡经济走廊的中心岛屿。
平潭东面与台湾新竹仅距68海里,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具有对台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
1978年平潭在全国最早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台胞接待点,1981年东澳港被定为福建省最早设定的4个台轮停泊点之一,1992年南中港被增辟为平潭第二个台轮停泊点。
同时,平潭位于福建省北部,与台湾地区有良好交流合作基础,设立两岸自由综合实验区,还有利于改善福建省对台长期以来“南强北弱”的局面,进而增强和改善福建对台合作的整体实力和总体格局。
2)交通优势
平潭岛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拥有5000吨级金井码头,为国家二级口岸,稍加改造就可提升为一级口岸对外开发。
规划中的京台高速公路、铁路、台湾海峡隧道出入口,均将平潭列为备选地之一。
平潭岛连接大陆的海峡大桥已经结束,平潭岛长乐机场仅60多公里,环岛交通公路、通岛接线高速公路等项目正在筹建,京台高速公路、台湾海峡隧道出入口选址平潭,将形成完备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其较完备的海陆交通网络优势不断凸显。
3)环境优势
平潭森林覆盖率达35%,海坛风景名胜区已成为第一批国家自然遗产,被建设部列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是中国沿海待进步开发的世界级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之一。
优美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将吸引两岸人民前来旅游休闲,购物消费。
平潭岛具有设立“对台自由贸易区”必需的、最为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
平潭地理地貌为低矮丘陵,中部为长期海砂冲积形成的平原,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开发腹地。
长期作为海防前哨,平潭岛经济相对落后,设立“对台自由贸易区”恰似在白纸上规划,不会对周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还能发挥“启动器”的作用。
4)后发优势
平潭县长期作为军事前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未形成,城市化进程处初期阶段,具备后发优势。
平潭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其后发优势有利于对平潭两岸自由港综合试验区进行重新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5)历史优势
平潭历史上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规模。
平潭这块近台特殊区域在台湾岛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一个特殊“窗口”。
20多年来,平潭对台贸易额10多亿元,停泊点接待台轮、台胞总数居全国前列。
平潭对台贸易条件日臻完善,是省定点两家对台小额贸易专营单位之一,三家对台渔工劳务合作单位之一,全国沿海唯一拥有两个台轮停泊点的县份。
三、平潭岛的经济发展状况劣势
1)鼓型产业结构为主,产业配置陈旧,平潭岛以农、渔、业为主;工业起步晚,发展程度低,对经济贡献少,三大产业内部配置陈旧,基本以基础型粗放型生产方式增长,产业创新度低,缺乏经济增长亮点
2) 产业零散、缺失、无规则分布,平潭岛以渔业、养殖业为主,岛边居民以海洋、滩涂沙石为依托,均设有小规模养殖场、沙石销售场,设点零散,无统一分区,生产效率低,依靠劳力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岛内居民则以少量山石开采、砖块加工为主要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单一,匮乏煤矿等工业资源从全岛看,产业分布无规则,区域划分不清。
同时,平潭岛旅游业、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造成产业种类缺失。
3) 依靠能源及环境损耗拉动经济增长,平潭岛居民对当地资源过度依赖和满足,心理上视自己为独立的岛屿,没有归属感,没有融入国内的发展潮流中,平潭岛内的工业原材料直接来源山地人工开采及海滩沙石人工采集,在岛内直接设厂开采建筑业石块的工厂有30 余家,污染物排放量大,制造高分贝噪音,周边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长年来,沙石质量与海滩蟹居类生物锐减。
4) 封闭式自我发展。
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平潭岛孤立于海峡两岸汪洋大海中,运输设施少使交通不便对外贸易缺乏,人流物流资本等多以封闭式的回流方式在岛内进行流转,生产技术性及创新度较低,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市场拓展面受限,生产力水平迟滞。
四、对加快平潭岛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结构优化,产业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布局,良性组合优势产业,增强产业外部的关联性及产业内部的耦合度,进行产业创新,发挥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岛屿地区要发挥其产业优势,实现产业串联,同时进行产业深加工升级,形成创新产业如岛屿地区旅游业,可进行自然旅游包装;
海滩工艺品如贝雕工艺及海产品可进行深加工,部分地区海沙质量良好,举办沙雕节可广纳游者,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以产业的创新引领出产业特色,带动产业变革,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
2)主导引领,以点带面
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若缺乏龙头产业,在市场中易散失主导地位,面对市场的高风险和高淘汰率,经济受束缚,前进步伐受限。
岛屿地区的厂商应协商合作,形成前景可观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带动市场发展,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多类别产业依附,从主导产业的一个点出发,联络市场多种产业,用点带动面,促进市场的繁荣稳定,实现岛屿经济的壮大。
平潭岛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借鉴夏威夷模式建造海滨浴场、海滩游乐场、酒店等,周边可发展特色餐饮业。
3)要素引进,结合重组
岛屿经济环境决定其自然要素的限制性,而经济发展过程对要素的需求却是多样性的,要根据市场的变动,选择性的引入岛屿欠缺的要素种类及要素数量,并将岛屿现有要素与引进要素重组,使其满足市场发展的现时需求,保证市场发展的要素供给。
当前平潭岛欠缺高科技材料、金属、化工等生产要素以及高技术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源要素,要打开发展大门,加大要素引进,同时进行要素匹配重组,形成软件园、研究所、工业区等多要素集中带,加固产业基础。
4)兼顾环境,持续发展
环境始终是经济发展后盾,立足眼前利益而损耗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应跟随海西意见指导,研发先进的资源再利用技术,可借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进行资源循环利用,使环境与经济相协互助,满足长远发展需求,形成和谐共赢局面岛屿地区政府要根据市场状况,严把环保监管,同时要加大持续发展宣传力度,从源头上形成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
5)政策下达,稳定市场
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市场发挥的调节效力,还需要政府发挥角色作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政策导向,平潭岛经济体起步较晚,政策导向性尤其重要,政府部门要定期实行市场调查,借鉴发展良好地区的政策主张,拟定适合本岛经济发展的政策方案,通过政府威慑力,发挥政策导向力,稳定市场,指明经济发展方向,把握经济发展脉络。
可在闽台合作机遇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颁布投资优惠政策,增设流通渠道,加快市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