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归园田居其一

高一归园田居其一


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自由、安逸、喜悦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目标检测
• 1、《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 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下列说 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 •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 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 “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 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 C诗人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 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 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 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 九间。
眉目传情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 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 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 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 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A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 2、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 句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B •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D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作者以云、鸟自况,追求外无挂碍 和内心自由。
本课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 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 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这个成语是“返璞归真”。“返璞归真”, 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 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 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 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 • • • • • •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少无适俗韵( C )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 2桃李罗堂前( A ) A.排列 B.网罗 C.张罗 D.搜罗 3虚室有余闲(C ) A.空地 B.空宅 C.闲暇 D.闲宅
归 园 田 居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zhuō归园 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导入: 在400年前一位大诗人通过他的 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 姆雷特喊出一个哲学问题“是生 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 是剧中主人公在人生抉择中发出 的天问,那么早在1600年前中国 的一位大诗人就喊出来一句“是 出仕还是归隐这是一个问题”, 他在人生的抉择之路上发出追问, 他是谁呢?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复 习 检 测
后世称他为
陶渊明
又名: 潜 字: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 ——— “百世田园之主,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千古隐逸之宗”。
开创 田园 诗一派,为古典诗 歌开源自了一个新的境界.预习检测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依依: 自然: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省略句: 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归园田居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 爱好山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 是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从何而归
“尘网”
“樊
比喻
官场 (厌恶 不满)
笼”
为何而归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 厌恶 悔恨
· “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园 田
白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 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 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暧暧ài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原始的本真的 •荫:名词用作动 词,遮盖(词类活 用)。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 上升。 •墟里:村落
古今异义:
陶渊明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 罗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 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 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 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白描
情景交融
色彩
所见: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近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所闻: 狗吠、鸡鸣
→远 声音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小结: 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 和谐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
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 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