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改变我们的课堂

怎样改变我们的课堂

怎样改变我们的课堂──论“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苏保中摘要:理念如何转化为行动,需要一个中介结构,这便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比较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要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

教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学创新,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遵循与超越、规范与自主的过程。

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成功的改革经验证明,那种片面强调教学的创造性、个性化,而否定教学模式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结构;结构形式;制度;流程;任务近二十年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都直接指向课堂教学改革。

然而,课堂教学改革好像一直都不能尽人意。

许多花大力气推行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发生的变化却非常小。

这其中固然是因为课堂教学改革本来就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因为改革的措施不当。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而过去我们的改革却很少从系统的特性和规律去进行分析、研究和改革。

我们或者强调教育理念,或者强调教学环节,或者强调教学评价,或者强调教学原则与策略。

总之,我们很少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课堂教学系统分析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结构与功能。

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的排列组合方式。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1]。

课堂教学的功能就是我们所肩负的教育使命: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教育观、质量观等等。

使命决定战略,战略决定方法。

使命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的理想去体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去引导。

使命在日常教学中被演变为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和结构合起来便成为课堂教学模式。

换言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比较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3]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凡是结构,都可以认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结构形式、流程、制度。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结构,所以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由结构形式、流程、制度构成[2]。

结构形式指课堂的组织形式,比如由秧田式排列到小组式排列,小组的构成等;流程是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活动遵循的路线。

流程简单地说就是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在某种程度上说流程决定结果(例如,如果改变生产茅台酒的生产线的某个环节,生产出来的可能就是毒药)。

课堂教学中的流程就是教学环节;制度可以认为是对结构形式与流程的说明与丰满,比如小组建构和评价激励制度、小组展示制度等。

如果将流程比为道路的话,制度就是交通规则。

流程、制度和结构形式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课堂教学体系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结构形式好比是人体的骨骼系统;流程好比是人体的神经系统。

有了神经系统,人才能指挥身体的各项运动。

有了流程指导,课堂教学的管理体系才能运转起来;制度好比是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肌肉系统。

有了它,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展开。

1.洋思中学的经验。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

洋思中学对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们提出“、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改变的就是流程。

其次,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求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

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

这样从制度上改变了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地位。

2.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首先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

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

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

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

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

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特别是以小组为核心的管理组织,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减轻了老师的管理负担,促进了合作学习。

他们首先改变的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形式。

其次,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

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他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流程。

再次,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他们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制度。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既改变了流程,又改变了课堂结构的形式,还改变了制度,从而系统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

这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因为教学理念要想转化为行动,需要一个中介结构,这便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学创新,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遵循与超越、规范于自主的过程。

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成功的改革经验证明,那种片面强调教学的创造性、个性化,而否定教学模式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一)明确使命任何一项改革都有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使命。

当代,课堂教学的使命一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是解决本校、本人具体的教学问题。

据此,我们提出我校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

力求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老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常发展,让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教育,实现“以人为本,追求优质教学,促进教育公平”。

(二)抓住本质“教育教学是一种生活方式”[4]。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5]。

” 按照新课程理念,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里教师作为组织者,其行为首先是一种管理行为。

而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新的认识。

管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所谓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去完成认为的艺术”[6]。

这个定义表明,课堂教学管理就是通过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艺术,于是,教师善于给学生布置任务,并让学生积极地去完成任务就成为教学的核心。

所谓善于给学生布置任务,本质上是对教材的重组、创新以及把知识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

心理学研究告诉人们,目标和任务的制定能有效地调动人们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而目标是一节课完成之后达到的结果,任务则是把目标分解之后的一个个具体事件,对学生来说,完成了每一个任务,学习目标就自然达到了。

所以任务是目标的具体化。

洋思中学的经验是先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杜朗口中学的经验是让学生在预习课上先完成预习任务;学案教学法是先让学生用学案完成学习任务。

他们对自己教学模式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核心其实都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达到学习目标。

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法强调教学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艺术,既符合建构主义,也符合学生中心主义,还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课堂教学的本质;有利于师生作用的转变,有利于从管理的角度理解教师的行为,理解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成功完成任务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注重知识的真实性,因而使课堂提高了生命力;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有极大帮助;在我们的任务中有些任务需要去收集、调查、实验、分析、比较和总结。

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

大部分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团队的力量,因而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必然存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存在着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尤其是对于团队的领导者,即组长该项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还可以兼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公民教育等学习活动,有利于课内向课外延伸。

(三)改变结构1.结构形式把讲台“刨掉”,让老师走下讲台,教室没有了前后之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是平等的;在每个教室增加了两块黑板,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以小组为核心。

把教室里学生座位由秧田式改为小组式,六人或八人为一小组,成员相对而坐,每一小组学生按成绩和兴趣、个性等分三个层次,成员合理分工。

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管理小组。

突出对小组团体进行捆绑式激励评价,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质量和管理的质量。

2.流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