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学习心得三篇篇一:素描学习心得简介: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关键字:素描轮廓整体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
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两个环节很重要: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
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
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
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
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
这就要求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艺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
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
应当要求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
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能力。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因此,"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
这样能够使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加以引导和纠正。
要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
因为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
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
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
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
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
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
同时,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篇二:学习素描心得我个人的学画历程与体会—素描不知不觉,学画已有两年了,两年间积累了一些个人学画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浅薄不堪,不值一提。
但近日兴致勃发,欲做一总结,作为两年艰辛历程的一个交代,也可以顺道练习一下论文写能力,难说偶然能使迷途中摸索的同志瞅见星火,解一时燃眉之急,故作记于此.我是在高二的暑假真正开始接触绘画,之前的各种学习班、培训都是培养兴趣的作用,不值一提。
高一时我就想学画,但苦于没有一条明路。
高二时,很运气,我的同班同学有学画画的,让我有了学画的途径。
我就在暑假很高兴地来到了浙江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跟一位老教授学画。
之后高三我考文化科如我预料成绩不佳,我就专心来金华学画了。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一样,领进门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这点在此时显得无比正确。
教我的老师有一个特点,教学非常认真,认真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于是我的学画历程有了黑色的月份。
好处当然是使我很长一段时间在同样学画的同学中总有居高临下的威风。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他给我安排的作业总是令我画到凌晨2点,时常还有到4点的,而关键是他第二天早上7点就会来我的画室看作业,吃饭的时间每次都是可怜的15分种。
想想吧,每天的休息时间平均只有可怜的4个多小时,你就能体会为什么我会称之为黑色月份了。
我的那个学画阶段绝对是痛苦的回忆,简直不堪回首!(不过它为我以后为了结果不惜牺牲铺了好垫,我从心底还是感谢它的。
)我后期在70人的大画室待过。
那儿让我开了眼界,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让我经历失了自信又重拾自信的反复过程。
现在回想,那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次接触西方的素描,心中有的只有惊奇与崇拜:惊异用简单的铅笔能在纸上表现出神态活现的人物,崇拜画家天马行空的创作天才。
和大部分同志一样,我也是从石膏像入手,在无数临摹和写生石膏像之后,我还临过俄罗斯的人体和文艺复兴三大师的头像,接触的面也可谓广。
很幸运,高考也不负众望,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与之前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勤奋归勤奋,最终是看效果的。
这点我想和我一样想考个好学校的同学都是非常清楚的。
我个人认为,我的学画历程实在太过艰辛,太过疲惫,我并不是属于笨的人,不该如此的。
左思右想,我得出结论:我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我在很长的学画时间内,总是照抄明暗,不论写生还是临摹,而且抄得很小心,(这与我的性格密切相关,也与老师教学强调的着重点有关)不放过一丝一毫。
画得一模一样就是好的作品,我很长时间就是这么认为的。
我以为我早走出了这个误区,但我发现,近期的画,还是一样地照抄明暗,只不过对明暗层次的分辨率提高了,能把很细微的灰面和很小很小的细节抄出来罢了。
我对结构的理解仍然肤浅,仍然不值一提。
翻出以前的学习作业,每一张在现在看来,都是可以马上进垃圾堆的。
虽然在当时认为是无可挑剔的惊世之作。
在后期临摩的人体画上,我发现,比例差得不是一点,而是差很多;在后期临的头像上,我发现,骨骼一点不对。
虽然当时我是那么自信……。
我后来知道美术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急是急不来的。
但我也发现了,我一直那么自信的对结构、体块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软弱无力。
画面上全是一组组排线,一片片灰色调,根本就没有体块,没有结构。
从没有体块意识到有体块意识,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我推荐美国vilppu的《经典人体素描精细示范》教学光盘,因为他的方法对初学美术的学生来说,是一条捷径,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
而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学习,如果我一开始学习素描就受到这位国际级老师的指导,会节省我几年的摸索。
在这套光盘指导下,我经历了1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很幸运,基本上逐个解决了。
诸如:1.多样化的素描如何取舍?取舍的经历与结果。
素描有很多种,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规定一种具有浓重排他性的素描—油画素描为蓝本,为正统。
其他画种类似邪门歪道,是完全不受重视的,是躲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任凭风吹雨打。
这种现状对我们基本训练的实践中是有害的。
其实任何东西都一样,有了比较才有好坏之分,我们如果是想走正途的话,就无可回避多样画种。
但假如是单纯应付考试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和大家一样,我学的也是油画素描,在学的过程中接触到过很多其他画种,对其他各门各类的画种也有一些了解。
为了应付考试,我关注油画素描多于其他种类的素描。
2.考试该追求“个性”。
考试不是在进行自我创作,要充分考虑考试的要求,是虎也得卧着。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但是我今天讲的“个性”并不是以上的“个性”。
大家都知道批卷的程序,试卷一排排地摆在地上,评分老师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也是会眼花燎乱的。
谁的试卷能第一时间引起批卷老师的好印象,划入高分档,谁就得到了很大的优势。
因为在高分档后,就不可能低于高分档的最低分。
所以我们的试卷在试卷堆中必须抢眼,必须能第一时间引起老师的好印象。
所以大效果必须好。
素描是靠明暗拉开对比、表现对象的,对比不强就不抢眼,这是也是常识,所以明暗对比必须强;再一个就是体块感强。
这是对考试而言的,并不全面。
我所谓的“个性”就是如此。
所以我认为,考试该追求“个性”。
3.对线与明暗的反复取舍。
线是从形体中提炼出来的,线高于明暗。
这个意识在我的脑中统治了很久。
我也曾很长一段时间在追求线条,追求线条韵律的优美与超凡的表现力。
反复多次之后,我终于明白:能更好表现自我意识和对象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他们没有优劣之分。
明暗的作用是表现体块,表现空间的,符合素描的精义。
谁能说出安格尔和米开朗基罗谁高谁低?谁也不能,因为他们没有高低之分。
你能批评米开朗基罗没线条吗,你能责怪安格尔没体块吗?他们用的表现的方式方法不一样,但却同样做出了令人叹服、永垂不朽的作品。
他们是成功的。
这就够了。
所以我说,不必拘泥于技法。
4.对“形准”的正确理解。
何为“形准”?把对象的形体抄得相似是形准吗?不是。
我曾很长一段时间误入此歧途。
“形”,应该是指确有感触的形。
把对象的特征、气质、感觉抓住了,才是形准。
“形”指的是感觉形,符合对象特征、气质又符合本人面对对象的感觉的形。
5.把素描放在哲学思考的角度背景之下进行。
把素描放在哲学思考的角度背景之下进行,同时这样的哲学思考又不离开人及视觉本身,使整个素描学习具有人文学术的气氛,提高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周易》上讲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哲学初级的思考包括对“对立统一”,“明暗”,“虚实”,“画面中的构成”等的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