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素描心得体会
篇一:素描学习的心得体会
素描学习的心得体会
因为我是从语文教学改行来做美术教师的,所以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美术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这次,有机会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非常荣幸。
前六周的素描学习,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素描,它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
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在素描学习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
从第一次课画几何体,我就开始紧张——实在画不好;人物石膏像,更把握不好比例、造型,全靠老师在一旁的指导和修改。
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又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
“可以对画面物体进行扭曲、平面化和夸张化的形象处理,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标准,提高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
”这是老师一直在耳边提醒我们的话语。
在人物照片的绘画中,我渐渐开始大胆构图、表现,尝试发挥想象去创造,不再害怕练习,变得更加主动。
素描训练了我们的大脑和眼睛,使我重新认识了生活的价值,你可以
将身边普普通通的物品,通过你的手,变成一幅与他人不同的艺术作品。
而且通过绘画这些普普通通的作品,我们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有了更好了解。
篇二:学习素描心得
我个人的学画历程与体会—素描
不知不觉,学画已有两年了,两年间积累了一些个人学画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浅薄不堪,不值一提。
但近日兴致勃发,欲做一总结,作为两年艰辛历程的一个交代,也可以顺道练习一下论文写
能力,难说偶然能使迷途中摸索的同志瞅见星火,解一时燃眉之急,故作记于此.
我是在高二的暑假真正开始接触绘画,之前的各种学习班、培训都是培养兴趣的作用,不值一提。
高一时我就想学画,但苦于没有一条明路。
高二时,很运气,我的同班同学有学画画的,让我有了学画的途径。
我就在暑假很高兴地来到了浙江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跟一位老教授学画。
之后高三我考文化科如我预料成绩不佳,我就专心来金华学画了。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一样,领进门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这点在此时显得无比正确。
教我的老师有一个特点,教学非常认真,认真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于是我的学画历程有了黑色的月份。
好处当然是使我很长一段时间在同样学画的同学中总有居高临下的威风。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他给我安排的作业总是令我画到凌晨2点,时常还有到4点的,而关键是他第二天早上7点就会来我的画室看作业,吃饭的时间
每次都是可怜的15分种。
想想吧,每天的休息时间平均只有可怜的4个多小时,你就能体会为什么我会称之为黑色月份了。
我的那个学画阶段绝对是痛苦的回忆,简直不堪回首!(不过它为我以后为了结果不惜牺牲铺了好垫,我从心底还是感谢它的。
)我后期在70人的大画室待过。
那儿让我开了眼界,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让我经历失了自信又重拾自信的反复过程。
现在回想,那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次接触来自西方的素描,心中有的只有惊奇与崇拜:惊异用简单的铅笔能在纸上表现出神态活现的人物,崇拜画家天马行空的创作天才。
和大部分同志一样,我也是从石膏像入手,在无数临摹和写生石膏像之后,我还临过俄罗斯的人体和文艺复兴三大师的头像,接触的面也可谓广。
很幸运,高考也不负众望,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与之前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勤奋归勤奋,最终是看效果的。
这点我想和我一样想考个好学校的同学都是非常清楚的。
我个人认为,我的学画历程实在太过艰辛,太过疲惫,我并不是属于笨的人,不该如此的。
左思右想,我得出结论:我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我在很长的学画时间内,总是照抄明暗,不论写生还是临摹,而且抄得很小心,(这与我的性格密切相关,也与老师教学强调的着重点有关)不放过一丝一毫。
画得一模一样就是好的作品,我很长时间就是这么认为的。
我以为我早走出了这个误区,但我发现,近期的画,还是一样地照抄明暗,只不过对明暗层次的分辨率提高了,能把很细微的灰面和很小很小的细节抄出来罢了。
我对结构的理解仍然肤浅,仍然不值一提。
翻出以前的学习作业,每一张在现在看来,都是可以马上进垃圾堆的。
虽然
在当时认为是无可挑剔的惊世之作。
在后期临摩的人体画上,我发现,比例差得不是一点,而是差很多;在后期临的头像上,我发现,骨骼一点不对。
虽然当时我是那么自信……。
我后来知道美术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急是急不来的。
但我也发现了,我一直那么自信的对结构、体块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软弱无力。
画面上全是一组组排线,一片片灰色调,根本就没有体块,没有结构。
从没有体块意识到有体块意识,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我推荐美国vilppu的《经典人体素描精细示范》教学光盘,因为他的方法对初学美术的学生来说,是一条捷径,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
而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学习,如果我一开始学习素描就受到这位国际级老师的指导,会节省我几年的摸索。
在这套光盘指导下,我经历了1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很幸运,基本上逐个解决了。
诸如:
1.多样化的素描如何取舍?取舍的经历与结果。
素描有很多种,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规定一种具有浓重排他性的素描—油画素描为蓝本,为正统。
其他画种类似邪门歪道,是完全不受重视的,是躲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任凭风吹雨打。
这种现状对我们基本训练的实践中是有害的。
其实任何东西都一样,有了比较才有好坏之分,我们如果是想走正途的话,就无可回避多样画种。
但假如是单纯应付考试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和大家一样,我学的也是油画素描,在学的过程中接触到过很多其他画种,对其他各门各类的画种也有一些了解。
为了应付考试,我关注油画素描多于其他种类的素描。
2.考试该追求“个性”。
考试不是在进行自我创作,要充分考虑考试的要求,是虎也得卧着。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但是我今天讲的“个性”并不是以上的“个性”。
大家都知道批卷的程序,试卷一排排地摆在地上,评分老师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也是会眼花燎乱的。
谁的试卷能第一时间引起批卷老师的好印象,划入高分档,谁就得到了很大的优势。
因为在高分档后,就不可能低于高分档的最低分。
所以我们的试卷在试卷堆中必须抢眼,必须能第一时间引起老师的好印象。
所以大效果必须好。
素描是靠明暗拉开对比、表现对象的,对比不强就不抢眼,这是也是常识,所以明暗对比必须强;再一个就是体块感强。
这是对考试而言的,并不全面。
我所谓的“个性”就是如此。
所以我认为,考试该追求“个性”。
3.对线与明暗的反复取舍。
线是从形体中提炼出来的,线高于明暗。
这个意识在我的脑中统治了很久。
我也曾很长一段时间在追求线条,追求线条韵律的优美与超凡的表现力。
反复多次之后,我终于明白:能更好表现自我意识和对象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他们没有优劣之分。
明暗的作用是表现体块,表现空间的,符合素描的精义。
谁能说出安格尔和米开朗基罗谁高谁低?谁也不能,因为他们没有高低之分。
你能批评米开朗基罗没线条吗,你能责怪安格尔没体块吗?他们用的表现的方式方法不一样,但却同样做出了令人叹服、永垂不朽的作品。
他们是成功的。
这就够了。
所以我说,不必拘泥于技法。
4.对“形准”的正确理解。
何为“形准”?把对象的形体抄得相似是形准吗?不是。
我曾很长一段时间误入此歧途。
“形”,应该是指确有感触的形。
把对象的特征、气质、感觉抓住了,才是形准。
“形”指的是感觉形,符合对象特征、气质又符合本人面对对象的感觉的形。
5.把素描放在哲学思考的角度背景之下进行。
把素描放在哲学思考的角度背景之下进行,同时这样的哲学思考又不离开人及视觉本身,使整个素描学习具有人文学术的气氛,提高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周易》上讲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哲学初级的思考包括对“对立统一”,“明暗”,“虚实”,“画面中的构成”等的思考与理解。
6.视觉形象从画面中到在人眼中形成影象,画面上的结构、对比、空间等画面效果会无可质疑地减弱。
这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损耗。
这牵扯到作品在创作时的外部环境、创作材料和在作为成品展出时的外部环境。
就要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熟练控制住画面,控制画面效果的程度。
这种能力不是短时间能练出来的,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初学者来说,要求是有点高。
可以适当追求一下。
对于高手来说,这是很关键的,必须熟练把握材料的特性,才能创造出好作品。
7.最大程度表现工具与材料自身美感,当然离不开对双手潜力的开发。
工具与材料自身美感,指的是肌理效果;手作为我们艺术沟通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