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
人物介绍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 县),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 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 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 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 “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 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人物介绍 柳宗元,唐(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 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 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 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 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出身于官 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士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 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 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 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 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 易都是他的好友。
名人轶事 1、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 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 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 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 服至极。 品: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 “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 “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让人佩服。
欧阳修
代表作品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 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 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 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密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 《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 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 欧 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 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 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 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 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 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 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 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苏轼
2、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 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 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 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品: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 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 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 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前言: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 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 “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 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 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 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 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 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 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 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 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 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 文抄》,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品: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正烘托了诗人离开长安时心 情的悲凉和抑郁。韩愈这次被贬,时令已经是早春了,但北国的寒意仍然很浓,蓝 关还是积雪茫茫。这既是他当时的眼中景,又是他被赶出长安冷落、凄凉的心中情。 这种情与景的交融,艺术地表现了人物的处境与感受,十分感人。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品: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 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 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品:蚂蚁想摇动参天大树,太可笑,太不自量了! 后来两句诗流传下来并被人们用 作谚语,用来比喻人盲目自大 ,不自量力, 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王安石
人物介绍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 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 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 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 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 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先后任淮南判官、 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 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 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 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 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 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柳宗元
代表作品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 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 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 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 《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 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钻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 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 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 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此之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 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 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 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 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 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 《饮湖上 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 《春夜》,《荔枝叹》等。 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 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 辰中秋》等。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 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 名篇。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 《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 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传世名言
韩愈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品: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 就会毁掉。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品:在求学道路上无捷径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登攀,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的人才能抵达光辉的顶点和胜利的彼岸。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欧阳修
人物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翁一 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 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仁宗时,累擢知制诰、 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 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 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 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 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 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