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复习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复习 ppt课件


阅读图一到图三,结合教材所学内容,选取解放战争中 任意一个战役,从时间、战略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年,广州→武汉 1、北上进攻张作霖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原星 星 之 火 、 可 以 燎
总结教训,武装反抗
南昌起义
1927、8、1
秋收起义
1927、9
失败 建立革命根据地
万里长征
到1930年全国最大的根据 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写出图一中A处发生的历史事件。从A到B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开 辟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图二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简述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内在 联系。
主题四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阶段
时间 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局
1931.9至 1937.7
不抵抗,攘外必 先安内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小明在探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时,专门查找了民国时期的报
纸,其中有一时间写的是民国十四年,孙中山先生去世。那
么民国十四年指的是公历( A )
A.1925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28年
主题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程
时空构建
国共合作的实现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吴佩孚 →孙传芳
中国近代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
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 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军主力 会师 1936.10
会宁 会师
吴起镇 会师
泸定桥
打乱敌人 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 包围圈
1935.1 遵义
损失 过半
生死攸关 转折点
1934.10. 瑞金
练一练
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行军地图,回答问题。
思想变革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 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发挥作用。
1895 1898
三民主义 1905
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 “民主、科学”;后 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5
1918
五四运动前后 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
1919
严复
马克思主
康有为
义对中国
梁启超
历史发展
意义重大
思想方面特征: 1.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变化快 2.由器物而制度再思想———由表入里 3.由学习资本主义转而学习社会主义——内容变化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近代工业、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主题一、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形成与艰难发展
路遇荆棘
日本帝国主义失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1-1945年)
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国家: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危害:我国主权再次丧失,领土又被割占,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义和团运动
总结归纳:
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浴血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清政府官兵英勇对抗 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政党合作
知识卡片
遗址名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地 点:
▲。
召开时间:
▲。
会议内容:


会议影响:


练一练
1.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
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
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C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时间: 1934年10月 初期的路线:湘江 乌江 遵义

时间:1935年1月
国 二、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解决…取消…肯定…。确定…确立…。

意义: 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后期路线:四赤渡水
巧渡
强渡
金沙江 大渡河
军 三、长征的胜利
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长 征
两次 会师:
D.维新变法的成效
2.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C )
练一练
1.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
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
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B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部抗战阶段
一二、九运动
中 华 民 族
战略 防御
1937.7 至 1938.10
的抗Βιβλιοθήκη 日 战战略 1938.10 相持 至1945.8


期 战略反攻 1945.8-9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四次大会战
皖南事变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召开
日本投降
国民政府态度 中共态度
组织抗日联 军。停止内 九一八事件 战,一致对 外
组织正面 战场抗战
积极抗日
消极抗日, 调整方针, 积极反共 坚决抗日
夺取果实, 准备内战
抗战到底
思考:
概括说明中国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在结果和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不同之处,结合 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不同原因。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清朝战败,签《马关条约》
第一次反侵略完全胜利
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 提高国际威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 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
定基础。
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经济落 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 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中共 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人民的支持。
结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国 家独立、民族富强。
看图说史
图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图二 三大战役
图三 渡江战役
林关 陈 邓
太义

则天 化 世
平和

徐培 成 昌
天团

虎虎 吴 黄
国运

门门 淞 海
运动
销激 抗 海

烟战 英 战
认识:中国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 民地的主要原因
不懈探索
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化早期的探索
总结归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总结归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总结归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