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2008年5月22日南方周末《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
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
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
经看到希望。
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
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
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
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
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
头。
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
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
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
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
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
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
——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
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
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
是胜利者。
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
有锥心之痛。
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
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
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
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
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
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
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
到人本身。
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
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
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
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
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
通国民的生命。
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
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
多难
兴邦拐点出现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
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
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
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
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
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
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
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
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
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
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
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
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
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
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
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
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
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
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
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
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
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
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
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盘否极泰
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
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