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毽球校本课程

毽球校本课程

第一章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以右脚为例)毽球技术是运动员在参加毽球比赛中所采用的合理动作,为了适应比赛中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运动员必须熟练的掌握毽球的各种技术。

毽球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六大类,即准备姿势与移动、起球、发球、踢传球、进攻、防守。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1、准备姿势准备姿势是运动员在场上未接球时身体的一种等待状态,比赛中,来球千变万化,运动员随时要准备做不同的动作,保持良好的姿势,以便合理应用各项技术,及时发挥各种攻防技术。

更是使身体能随时在瞬间由静变动,由被动变主动状态的关键。

准备姿势一般分为两种:①左右开立准备姿势[动作要领] 两脚左右平行开立,略宽于肩,脚跟稍提起,脚掌内侧着地,两膝稍弯曲内扣,重心在两脚中间,上体放松稍前倾,两臂放松,自然弯曲置于体侧,两脚保持待动状态,全身肌肉适度紧张,注视来球。

该姿势使运动员能从静止状态快速转向左右的移动状态,常用于预判移动后,防守对方攻球落点在中、前场时。

◆重点:两脚掌的脚内侧用力着地,重心下降,两膝内扣。

◆难点:两脚保持待动状态。

②前后开立准备姿势[动作要领] 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脚间隔略宽于肩,前脚稍内扣,用脚掌内侧着地,后脚稍内扣,脚跟稍提起,用脚掌内侧着地,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内扣,身体重心前倾,两臂放松,自然弯曲置于体侧,两脚保持保持待动状态,注视来球。

该姿势使运动员能从静止状态快速转向前后的移动状态,常用于接发球和后排防守预判移动中。

◆重点:两脚掌的脚内侧用力着地,重心落于脚前。

◆难点:两脚保持待动状态。

〈准备姿势教学的注意事项〉△准备姿势要自然放松,便於及时起动和移动。

△准备姿势要和移动及其它的技术结合训练。

在掌握基本准备姿势后,就不必再专门进行单独的准备姿势训练,而应与移动训练结合起来。

在各项技战术训练中,应强调先做好正确的准备姿势。

△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做好准备姿势并要根据场上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变化。

〈练习方法〉△列队站好,在教练指导下做准备姿势。

△两人一组,一人做准备姿势,另一人纠正其错误动作。

△围场地慢跑,当看到手势即急停,做好准备姿势。

△结合步法移动练习来进行。

另外,按照身体重心的高低,准备姿势还可以分为半蹲、稍蹲、全蹲准备姿势。

2、移动移动是运动员为了及时接近球,保持好人与球的最佳位置,便于发挥传、接、攻、防守等各种技术。

因此,移动必须快速准确,使用最多的是两三步的短距离移动。

移动步法的结构可分为起动、移动、制动,到位击球和回位5个部分。

(1)起动在毽球比赛中,起动的速度主要和击球者的判断是否准确、反应的速度、准备的姿势和腿部(尤其是踝关节)的爆发力密切相关。

正确的判断将有利于快速的起动,因为它可以大大地缩短反应的感觉和分析综合时间。

场上判断能力的提高,是和运动员对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关、和对毽球运动技战术规律的认识有关。

所以,平时多练习、多参加比赛、多观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同时还要重视对毽球技战术的内在规律进行学习、观察和分析。

在比赛前,仔细地研究对手的技术特长和习惯性球路等,有助于队员判断能力的提高。

反应是速度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指从给予刺激到开始发生动作之间的瞬间,由感觉时间(接受刺激,也就是在实战中根据视、听觉感知对方击球的动作和路线)、分析综合时间(思维时间)和运动时间(动作始动时)三方面组成。

人的简单反应时是比较难提高的,尤其是成人以后,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建立和提高对付各种来球的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即采用较快的手势指挥或多球方式来训练提高。

准备时,身体重心和脚的站位方法也对起动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主动时,身体重心要偏高一些,被动时要适当下降;重心应落在两脚的前脚掌上,脚跟应稍提起,尽量不要着地,以有利于蹬地起动。

同时,还要根据对对方击球的判断调整好自己的站位方法,如采用平行站位或前后站位。

平时要注重提高队员下肢,尤其是踝关节的快速力量训练。

如负重提踵、轻负荷快速半蹲跳、双摇和三摇跳绳等。

(2)移动步法移动步法一般分为九种:①前上步[动作要领] 运动员前上步或斜前上步时,踢球脚蹬地,支撑脚向前或斜前上方迈一步,踢球脚跟上成踢球准备姿势。

②后撤步[动作要领] 移动后撤时,身体保持稍低的姿势,支撑脚后蹬,重心后移,两脚间距比肩宽,同时踢球脚向后迈出一步,支撑脚跟上成踢球准备姿势,后退时,应注意提起脚跟,抬头注视来球,上体不要后仰,保持身体平衡。

③并步[动作要领] 队员向右侧移动时,左脚脚掌内侧用力向左侧蹬地,重心向右移动,右脚向右侧平滑一步,左脚跟上并步,成踢球准备姿势,反之亦然;队员向前移动时,左脚前脚掌用力后蹬,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跟上并步,准备接球或起跳。

一般来球距身体1米左右时可采用并步移动。

④滑步(以向右滑步为例)[动作要领] 左右开立准备姿势,左脚用力侧蹬,重心移向右边,同时右脚向侧迈出一步,左脚迅速跟上并步后继续进行第二个并步,第三个并步,一般两个并步就够了。

当来球距离身体较近、弧线较高时,可采用滑步。

滑步主要用于传球、接发球、拦网等。

⑤交叉步(以向右交叉步为例)[动作要领] 向右交叉步移动时,上体稍向右转,把重心移向右脚。

左脚内侧蹬地从右脚前面向右交叉迈出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右跨出一大步,同时身体转向来球方向成踢球准备姿势。

一般当来球距体侧2-3米左右时可采用交叉步移动,交叉步主要用于防守、一传等。

⑥跨步[动作要领] 支撑脚用力向后或斜后方蹬地,重心降低前移,踢球脚沿地面跨出,插入球下成救球姿势,两臂自然摆动保持身体平衡,一般多在来球较低且距身体较近时,或是来不及移动和快速移动后衔接使用,跨步可向前、向侧或向侧前方。

⑦转体上步[动作要领] 左(右)转体时,以右(左)脚为中枢,左(右)脚向后蹬地,重心下降稍后移,以髋关带向左(右)转体90~180度,成踢球准备姿势。

⑧跑动步[动作要领] 跑动的第一步基本同前上步、后撤步、交叉步,第二步后逐渐进入正常跑动,应根据来球的方向,边跑边转身,停止时重心稍下降成踢球准备姿势。

⑨垫步[动作要领] 类似于并步,队员向前移动时,左脚脚掌内侧用力向后蹬地,重心向前移动,右脚向前平滑一步,在左脚跟上并步的同时,右脚再向前移动一小步。

一般在调整接球点时才使用垫步,这样有利于微调落位和稳住重心。

(3)制动制动是移动的结束,也是击球动作的开始。

在快速移动后,为了保持稳定的击球姿势,必须经过制动,克服身体移动的惯性,以便于完成下一个击球动作。

影响制动快慢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撑反作用力的大小。

支撑反作用力越大,制动越快;二是支撑反作用力与地面夹角的大小。

夹角越小制动越快。

毽球运动中往往可以通过重心下降,上体后仰等来减小其夹角。

◆重点:a.提高迅速起动和快速移动接近球的能力。

b.选择与球保持最合理的位置。

c.蹬地抬腿移重心,第一步要快。

d. 提高脚步的速率,减少移动的时间。

e. 有较强的身体重心控制能力。

◆难点:主要是移动中的步法联系,步法是移动的灵魂,没有纯熟的步法移动技巧,在比赛中就不能变被动为主动。

〈移动教学的注意事项〉△移动步法要轻松自然,身体重心不能起伏,以免影响移动速度。

△移动训练要以短距离为主,由于在比赛中移动距离多在两、三米左右,因此应以两、三步移动训练为主。

训练中应重视提高对视觉信号的反应起动能力和变向移动能力。

△多采用结合球的移动训练。

比赛中的移动大多是根据球的飞行情况而起动的,因此应多结合球进行移动训练。

△移动要与其他技术结合进行练习。

可以将以上各种步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如跑步之后再滑步,滑步之后再交叉步或跨步等。

移动步法在实际运用中可分为上网步法(左中右),后退步法(左中右)和两侧移动步法。

〈练习方法〉1)徒手练习△成半蹲准备姿势,根据教练口令和手势做各种步法和方向的连续移动。

△两人一组相对站立,一人跟随另一人做同方向的移动。

△以滑步和交叉步进行4米往返移动,手触及限制线和底线。

△一种移动步法3步移动后加击球动作的练习。

2)结合球的练习△2人一组,一人移动后接另一人抛到同一定点的球。

△成纵队于场地正中,依次接教练抛向场地不同方向既不同弧度的球。

二、踢球技术踢球技术在接发球,二传组织进攻及防守组织反击中起到串联和纽带作用,是组织进攻战术上的基础。

踢球的基本动作主要可分为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正脚背踢球,除此之外,还有腿部起球,腹部起球,胸部起球和头部起球等。

1、脚内侧踢球[动作要领] 两腿自然分立,手持毽球于胸前,然后将毽子垂直向上抛起,下落至膝部时,准备踢球时,身体重心移到左脚上,左脚稍屈膝,右脚大腿带动小腿屈膝上摆。

同时以髋关节为轴,膝关节外展,带动小腿上摆,注意轻压脚背,脚尖对着正前方。

当球下落至膝部时击球,击球瞬间左脚膝盖由曲变直,脚跟稍提起,右脚踝关节内屈,脚内侧面端平,用脚内侧足弓中部把球向上踢起,击球点一般在左脚膝关节以上高度和体前40cm处,击球后右脚迅速落地站稳。

击球点如果过高,就会减少内侧击球后继续向上的工作距离,造成球受力不足,浪费体力;击球点过低,击球时内侧面未能充分向上,多向左偏,容易将球踢偏,而且腿部在低点较难发力。

脚内侧踢球多用在传接球方面,无论是一传手、二传手或是攻球手,都必须熟练稳定地掌握。

脚内侧踢球特点是击球稳、准,便于控制球。

◆重点:毽球与脚内侧接触的部位。

◆难点:击球时屈膝外展、脚内侧面端平,击球点的把握。

2、脚外侧踢球[动作要领] 两腿稍分开,右手将毽球抛到身体右侧,当毽子下落到膝部外侧时当球落向自己身体的侧面时,重心移到左脚上,左脚稍屈膝,右脚大腿带动小腿屈膝由内向外向上摆。

同时右腿的髋、膝内扣,屈踝,踝关节外翻,右脚外翻端平,注意正脚背稍向小腿贴近。

当球下落到膝部外侧时击球,击球瞬间左脚膝盖由曲变直,脚跟稍提起,小腿快速上抬,脚外侧的中后部把球向上踢起,击球点的高度一般低于膝关节,离地面约30-50CM,击球后右脚迅速落地站稳。

击球点如果太高,较难控制踝关节外翻的幅度,球容易向前偏离;击球点如果太低,容易变成脚外侧的前部击球,因接触面积小而变得不稳定。

如果当来球较高并快速向体侧后方飞行时,右脚快速从下向后摆,踝关节自然勾起、外翻,脚趾向外,使脚的外侧基本成平面,上体成前俯姿势。

击球时大腿后摆,小腿屈膝,用迅速向上摆动的动作向身体前上方击球,触球部位在脚外侧的中后部。

注意要想获得较低的托球点,必须要使支撑脚做适当的弯曲,还要注意身体重心应放在支撑脚上。

此踢球动作主要用于防守时接快速打到身后的球,当球速度快且落点较后时,身体前倾,右脚甚至可以向后完全伸直,通过大腿上摆将球用外侧救起。

◆重点:球与脚外侧接触的部位。

◆难点:击球时屈膝内扣、脚外侧面端平,击球点的把握。

3、正脚背踢球[动作要领] 两腿自然分立,手持毽球于胸前,然后将毽子垂直向上抛起,重心移到左脚上,左脚稍屈膝,右脚大腿带动小腿屈膝从后向前摆起,脚背与地面基本水平,利用适度的伸膝和踝关节背屈的协调用力的勾踢动作,把球向上踢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