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烟尘
无机颗粒物 硫酸及硫酸盐颗粒物、硝酸及硝 酸盐颗粒物以及重金属和稀有金 属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 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 亚硝酸胺、氮杂环类、环酮、醌 类、酚类和酸类等物质的颗粒物
一 次 颗 粒 物 二 次 颗 粒 物
天然和人为过程排放的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相互反应或由天然、人为 过程排放NOX、H2S、NH3和碳氢化 合物等气体相互发生物理、化学和光 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颗粒物Βιβλιοθήκη 1.对呼吸道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颗粒物含有 有毒物质, 表面吸附有 毒气体和有 毒金属及化 合物
刺激腐 蚀呼吸 道
呼吸道防 御机能降 低,使呼 吸道发病 率升高
2.对肺细胞的腐蚀和损伤

动物实 验,一 次注入 大量城 市颗粒 物悬液
对肺泡细胞 和其他种类 的肺细胞产 生刺激、腐 蚀、破坏作 用
引起肺 气肿、 肺水肿、 支气管 炎等疾 病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
致癌变作用
5.其他危害
1、颗粒物还能刺激眼睛,使结膜炎等眼病的发病率增加。 2、颗粒物还可通过饮食进人人体,造成对健康的危害。 3、颗粒物的严重污染还能恶化生活卫生条件,影响室内开 窗换气和室外晾晒衣服。
参考文献
[1]孟紫强.环境毒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6 [2]齐文启 .环境监测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9 [3]夏立江.环境化学.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3.167 [4]傅国伟.环境工程手册环境规划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776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环工0802 张 晶 环工0802 库培佳
1
2 3 4
概 念
来 源 分 类
健 康 效 应
大气中含有大量固体或 液体的悬浮粒子,这些 悬浮粒子与承载它们的 空气介质(气体组分) 一起组成
大气颗粒物指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
天然来源
地球表面岩石 土壤风化产物 森林火灾排放 土壤尘、火山灰 海盐粒子
返回
火力发电厂
金属冶炼厂
存在形态
液态颗粒物 固态颗粒物 液固混合物
组成
无机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
来源
天然来源 颗粒物 人为来源 颗粒物
形成方式
一次颗粒物
粒径 粒径
总悬浮颗粒物(<100um) 降尘(10~100um)
二次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10um)
呼吸性颗粒物(<4um)


烟炱、粉尘
烟 雾
4.2间接毒性作用
颗粒物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减弱太阳辐射强度, 能吸收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强度。波长290~315nm的紫 外线有抗佝偻病作用。此外,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故 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伤楼病和一些借空气传播的传 染病(如扁桃体炎)的发病率增高。
4.3遗传毒性作用
遗传毒性
肺癌发病率 与颗粒物污 染成正比
3.诱发心血管病
粒径为0.01~5μm的颗粒物对健康危害最大,它可 以进入呼吸道深部,沉积于肺泡壁,引起慢性阻塞性 肺部疾病。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并发慢性支气 管炎。因肺气肿而有大量的肺泡受损害,会导致肺性 高血压和肺心病。
4.1免疫毒性
颗粒物具有免疫毒性,可引起抗体免疫功能下降。居 民长期居住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道患病率和呼 吸道疾病有关症状如咳嗽、咳痰、气急的出现率增加。 动物实验也证明,颗粒物对局部淋巴结和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可增加动 物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导致肺对感染的抵抗力减弱。颗 粒物粒径愈小,其免疫毒性和肺毒性愈大。
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形 成的煤烟、飞灰等 各种工业过程所排 放的原料和产品微 粒 汽车排放的二氧化 硫在一定条件转化 硫酸盐粒子
植物花粉
真菌孢子
俄罗斯大火
大气中含有大量固体或液体的悬浮粒子, 这些悬浮粒子与承载它们的空气介质 (气体组分)一起组成大气气溶胶体系, 其中,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 大气颗粒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