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域使用权的法律性质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域使用权的概念即脱胎于人类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海域的重要性,国家应当对其享有所有权。
但是国家对海域的开发只能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实践中仍要依靠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参与。
因此,海域使用权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规定于法律体系中,作为经济主体参与海域开发的权利基础。
【关键词】海域使用权;物权;用益物权
海域使用权是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具体体现,对于这一概念各国立法规定各异。
我国有38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然而对于海域使用权的探讨却未见明确与繁荣。
本文基于对海域使用权沿革的探讨以及其权属之所归为切入点,以求明晰海域使用权的法律性质。
一、海域使用权的历史沿革
海域,顾名思义,就是在宽阔海洋之上所划定的有一定边界的区域,它包括了水面水体乃至其下之土地的立体空间。
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2条对“海域”做了规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海域使用权即是得以对海域进行使用的权利,因此海域使用权概念正是脱胎于人类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虽然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但在当时社会发展状况下,对海洋的利用仍是简单的、自由的、无需规范调节的,因此,
也没有海域使用权的概念。
以古罗马为例,优士丁尼《法学阶梯》i2.1.5仅有海岸公共使用的规定,而且这一规定是参照万民法的。
近代以来,出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需要,海上运输及海上贸易地位日趋增强,各国政府都重视海上利益的维护,这一方面促使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人类对于海洋管理意识逐渐形成。
这些都表现在当时对海样权利异常激烈的学术争辩之中。
格劳修斯与在威尔伍德及赛尔登等学者关于海洋人类共有还是沿
海国家独有展开论战,最终该论战以海洋被划分为领海和公海而终结。
20世纪全球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海洋管理立法的完善。
直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各国海洋之权属始的确定之后,海域使用权以及类似概念才得以在各国立法中兴起。
这一方面体现了海域使用权对于海洋之权属关系的依附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海域使用权是各国于海洋之利用中最迫切的权利。
二、国家的海域所有权
人类海洋权属观念虽然产生于个体或族群,但是最终却要归属于一个更高的政治实体——国家。
国家应当对海域享有所有权,其理由如下:
首先,这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领海是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领海的所有权应归于中央政府所有,各地方政府仅能依中央政府的授权而代为管理。
其次,海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海洋生物、海洋能源都是地球的宝库。
独立的产权主体难以拥有成规模的海域,势必造成海域所有权的过度分散,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海域具有稀缺、对开发主体的资质要求高等特征,独立的产权或许会导致物不能尽其用的结果。
因此,海域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而允许私人在一定期限内有偿使用,会使资金更有效地运用于海域开发。
综上所述,国家基于安全的考虑,必须在海域开发利用中以国家所有者的身份出现。
在资源成为人类头等重要问题的今天,只有借助于国家的强力,对于海洋的开发利用才得以可能。
概览各国海域立法,大多数对主权海域的所有权都是由国家掌握。
大陆法系的法国将海域与海域下的土地分别看待,领海海域为公有财产,其下之土地称为“海洋地产”,为国家所有。
而荷兰也与法国有相似之处,即将海域之下的土地规定为国有。
[1] 英国和美国有类似的所有权归于国家的“水下土地”概念,且“水下土地”权利及于其上的海域。
综上言之,国家应拥有海域所有权,并可依其所有权之权能对海域进行管理,让与私人对海域的使用权。
一方面,国家海域所有权避免了私益追逐的盲目,能将海域的开发与利用置于有效地管理与规范之中,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增设海域使用权,个人在有效规范之下的逐利行为得以存在,这一有效空间开创了海域高效化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三、海域使用权的法律性质辨析
(一)海域为物权客体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海域应为一种物,海域使用权是一种物权,而应由物权法所调整。
物是物权的客体,应具有特定性、独立性、有体性,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海域已具备这三个特征。
海水虽是流动的,具有不特定性,但与其不同的是海域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立体空间资源,只要地理位置得以固定则海域是可以被特定化、独立化的。
一国所有的海域特别是领海海域具有稀缺性,且海域已为人们所利用,有独立的经济价值。
因此,海域是物权法中所指的物。
且因不动产与动产的划分标准为是否可移动并且是否因此移动而
损害其价值,海域应被归为不动产。
(二)海域使用权应为用益物权
海域使用权应为一种物权,且应该是用益物权。
《物权法》的117条规定:”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因此,私人对国家的海域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应是用益物权。
海域使用权也应具有用益物权的共同特性,即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定限物权;在他人的物上设定、享有和行使以对物存在占有为前提;设定、转移需登记,为独立物权。
(三)海域使用权应采登记生效主义
用益物权需要登记,我国立法体制上四种传统用益物权中建设用地使用权是采取登记生效而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
役权均采取登记对抗主义。
鉴于海域价值大等特点也应采取登记生效,我国《海域使用权管理法》第19条及第20条即采登记生效主义。
四、展望
目前,我国物权法体系中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用益物权。
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含义在于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民法或其他法律统一规定,不容许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变更。
因此,要使海域使用权真正成为一种物权的类型还需要为法律所规定,未来制定民法典时是否将海域使用权纳入法律体系之中是我们目前重点关注的。
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权,还有许多需要探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卫国主译.荷兰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