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1、(观察从古到今的车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
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v
画圆
1、你能试着用这些画出一个圆吗?
2、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一生介绍在正方形内画的内切圆)师;对于这么大的发现,你有什么要问要说的吗?
4、(生展示用圆规画的圆后)师:你有什么发现?
5、(教师示范画圆)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学校
北海小学
年级
六年级
人数
40
执教人
王玫
课题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
数学领域
图形与几何
观测者
李仁霞姜欣
时间
2013年5月9日
观测点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环节
提问内容
提问类型及意图
(叙述、引导、应用、理解、分析、判断)
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问效果评价
A
B
C
导入
赏圆
1、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问或者想说的吗?
理解、应用
发现提出
观察
分析
教师在课始创设了成功的问题情境,(教师绘声绘色边讲述边出示从古到今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探究的愿望。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如:王老师在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画圆,“你能试着用这些画出一个圆吗”?展示环节的提问:“对于这么大的发现你有什么要问要说的?”,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了学习的深刻的自我体验,这种体验能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的增强学习的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在本节课中教师巧妙的把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成问题情境,整节课教师的提问具有学生思维的价值,提问时机恰到好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积极探求状态。
引导
引导
引导、理解、分析
引导理解
引导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发现圆有大有小,提出为什么圆有大有小?
发现: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
v
v
v
v
折圆
1、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有什么要问要说的吗?
引导理解、分析
发现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v
问圆
1、现在你可以解释从古到今的车轮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的吗?
理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