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调查报告(优选.)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调查报告(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调查报告
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养护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养护工作不同于一般公路,它具有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维修反应迅速、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措施严格等内在要求。

但是目前由于受较为落后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使得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都无法完全达到这一内在要求。

一、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

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另外在机构设置上,许多高速公路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人员庞大、机构臃肿。

这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一方
面不利于养护工程市场化,另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的监
督和质量管理。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近年来,根据交通部提出的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各省(区、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高速公路养护运行体制的改革,并取得
的初步成效。

但是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运
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
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
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
度尚不完善等等。

另外,高速公路养护目前仍未制定全国
统一的养护定额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各地养护部门
在编制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估算时,大都参考公路工程定
额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养护
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
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这就使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人才,而
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
致内部人员出不去,外部人才进不来的两难境地。

在工资
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
不强,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差,责任
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产生。

6、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需求。

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
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
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

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高速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8、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

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2、体制不顺。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国家不断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

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混乱必然导致养护体制的不顺,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现象比较严重,养护管理套用计划经济模式,长期封闭运行,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

3、管养不分。

由于各地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增长迅速以及养护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管养不分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
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
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养护监
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从而给高速公路养护带来诸多弊
端。

4、垄断经营。

长期以来,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管养不分,因此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基本
上都是内部封闭运作,垄断经营,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公
开性、透明度不够,离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有相当
的距离。

这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容易导致养护效率低下、养护成本居高不下、养护人员过
度膨胀等问题的产生。

5、规模不经济。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基本上采用一路一公司或一路一处经营形式,所管辖里程最多200
公里左右,最短的只有十几公里。

而大多数经营公司(或处)自设养护机构,这必然使高速公路养护无法达到最佳规
模,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养护规模不经济,则容易导
致养护单位无钱购置现代化养护设备或由于里程短出现养
护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另外规模不经济也会导致养护队伍
文化素质不高,养护技术不强、养护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
题的产生。

6、规章不健全。

为了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和交通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如《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
路养护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暂
行规定》等等。

但是,由于目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以省(市、区)为主,上述规章制度的颁布只是给各地高速公路
养护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方向。

各省(市、区)由于具体情况各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一,各种养
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政策及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从
而导致养护体制改革的混乱和问题的产生。

三、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养并重。

要顺利推进高速公路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及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
想,充分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建养并重,保
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理顺体制。

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已经
具有相当规模,高速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为此交
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
从有利于高速公路事业的大局出发,尽快建立起精简高
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高速公
路管理体制。

3、管养分离。

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
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

为此,就应该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
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
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
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
立产权的养护企业。

4、监管到位。

在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即政府部门是养护市场的掌舵者,而非划桨者,它以自己的行政权威对高速公路经营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高速公路养护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及规则保障养护市场规范有序运转;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5、依法保障。

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中,应该以《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规为龙头,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有关法规的制定。

政府部门应建立一整套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及检查制度,使高速公路市场化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改革风险,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