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梳理
一、《师恩难忘》
1、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答:田老师爱编故事,使我从小有了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对文学开了窍。
2、结合课文理解“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答: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称赞田老师对“我”的师恩,感谢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终生难忘”抒发、强调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感激之情。
3、结合课文理解“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
答:这句话的第一个“树”是指种植,第二个“树”是指培育。
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
这是对田老师的赞美,赞美田老师教书育人的功德。
二、《孔子和学生》
1、结合课文理解“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应该虚心向身边人学习。
就像孔子也要向学生学习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足,子夏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我也明白了:要接受意见,要发现别人的优点,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走月亮》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答:因为这个夜晚有明亮的月亮,有美丽的风景。
在走月亮中,作者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感受到了人们劳动的果实,幸福的生活,而且还憧憬着更好的未来。
所以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2、体会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答: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心情,也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串连全文的作用。
四、《飞向月球》
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你怎么理解?
答:“一小步”是阿姆斯特朗真实的动作,但他在月球上迈出的这一步,却是全人类的科技研究成果。
这一步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探索了月球的样子和价值,所以说是人类
的“一大步”。
五、《爱我中华》
你还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答:苗族、蒙古族、白族、水族、壮族、纳西族、高山族、土族、门巴族、保安族、满族……
六、《草原》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答:作者按照方位顺序记叙这次草原之行:接近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也可以说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草原人民迎客——各族人民相见——草原人民接待客人——各族人民联欢。
七、《中国结》
如何理解: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
答:编织中国结的绳子就好比我们对祖国的感情。
绳子的“头”象征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故乡。
不论多远,我们永远都离不开自己的祖国。
中国结表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
八、《落花生》
1、“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希望“我们”做“落花生”一样的人——有用,但不图外表,不追求伟大、体面。
2、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用以说明花生最可爱的品格是什么?
答:父亲举例作对比,就是要说明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用但不求体面的品格。
九、《飞夺泸定桥》
1、结合课文题目,说说“飞”和“夺”的含义。
答:“飞”表达了我军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和敌人争分夺秒,神速赶往泸定桥;“夺”表达了泸定桥无法拿下,但又必须拿下,说明我军困难重重,要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总之,“飞”和“夺”体现了这项任务的艰难。
2、课文第五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你想用哪个词语概括?
答:课文从桥险、水急、敌人狠三个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
我觉得可以用“天险”来概括。
十、你怎么理解《桥之思》这篇散文的三个部分?
答:第一个部分写了桥的实用价值,这是桥的本来意思;第二部分写了桥不光可以用,还有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无形之桥,这是沟通心灵的桥,是比喻手法。
十一、《美丽的集邮册》
为什么说“我”的“集邮册”美丽?
答:因为我的集邮册使我增长见识,了解祖国的山河和历史,还让我欣赏了美丽的图片。
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所以,我的集邮册最美丽。
十二、《罗斯福集邮》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答:课文是从五个方面介绍的。
第一,介绍罗斯福坚持每晚集邮,从不买昂贵的邮票;第二,介绍罗斯福以总统的名义普及、宣传集邮;第三,介绍他捐献邮票给伤员;第四,介绍他关心邮票的印制;第五,介绍罗斯福集邮的收获。
2、老舍先生说过:“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
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
”说说你的看法。
答:集邮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知识,增长见闻,美化自己的心灵,而不是追求昂贵。
不能把欣赏邮票变成了用邮票去赚钱,这样就不好了。
十三、《地名》
你能积累一些关于地名的谜语吗?
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双喜临门(重庆)拆信(开封)
黄昏时刻(洛阳)相差无几(大同)风平浪静(宁波)两个胖子抱一起(合肥)
十四、《钓鱼的启示》
1、(1)、“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会出现在他的眼
前——当遇到道德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大鱼”,你能理解吗?
答:这句话中前两个“大鱼”指的是詹姆斯小时候放走的鱼。
最后一个“大鱼”指的是巨大的诱惑,可能会使人违反道德的诱惑。
(2)、结合课文理解“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当遇到道德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容易,因为总要面对各种诱惑。
每当这时,詹姆斯就想起小时候钓大鱼的事情,想起爸爸的教诲。
但他乐意遵守规则,放弃巨大的诱惑,做有道德的人。
2、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这件事为什么值得“骄傲”?
答:因为在这次钓鱼中,爸爸毫不含糊,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帮助孩子战胜了自己。
詹姆斯也从此成为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以,他为自己和爸爸而骄傲。
十五、《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答:因为《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我们人民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国家需要的,都是不过时的。
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因此,它被定为国歌。
十六、《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答:贝多芬一天散步,听到了一对兄妹的谈话,还听到了盲姑娘的弹奏。
他被这对穷苦善
良的兄妹感动了。
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加上非凡的音乐才华,就创作出了这首举世闻名的《月光曲》。
十七、《散落的钞票》
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答:因为立明和“我”亲自做了一件好事情,让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
更因为,我俩在金钱的诱惑前接受住了考验,证明自己是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是有美德的孩子,所以“特别高兴”。
十八、《毽子里的铜钱》
1、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答:铜钱可以帮助老人生活,很珍贵,但他不要。
他只接受“我”的心意。
铜钱永远留在了“我”这里,使我忘不了老人的善良和爱。
所以,毽子里的铜钱对“我”和老人都很珍贵。
2、结合课文理解“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
答:老人虽然最终也没有接受“我”给的钱,但是老人感受到了“我”的心意,他喜欢“我”,信任“我”,才又送了一个烤山薯给我。
“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关爱,这些永远温暖着“我”的心,影响了“我”一生。
十九、《“扫一室”与“扫天下”》
1、“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答:“扫一室”中的“扫”是打扫,这里指做身边的一切小事。
而“扫天下”是指扫除人间不平之事,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指远大的志向。
2、结合课文理解“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答:“扫天下”必须从“扫一室”做起。
光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从小事做起的实际行动,最终会一事无成。
二十、《井底之蛙》
1、井底之蛙原来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呢?
答:因为井底之蛙把自己生活的一小口井当成了整个世界,根本不知道东海无限宽阔,所以,听了东海的“大乐”,他的“小井”之趣就显得很渺小了,自己也无地自容了。
2、请你写出另一个和“井底之蛙”相关的成语。
答:坐井观天。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如:虎头蛇尾鸡犬不宁鼠目寸光九牛一毛狡兔三窟浑水摸鱼羊肠小道鹤立鸡群……
二十一、《“三颗纽扣”的房子》
根据课文理解“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能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答:第一个“心”实指心脏,很小;后一个“心”指心胸、心怀、心肠,指一个好人能够无私关
怀所有人,忘记了自己。
“三颗纽扣”就是这样的好人。
国王是用这句话赞美“三颗纽扣”的好心。
二十二、《瑞雪图》
课文介绍雪景的时间顺序大致是怎样的?
答:课文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写的。
二十三、《下雪的早晨》
在诗人冬夏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我感受到了诗人在冬夏对比中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和牵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