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紧急事件应急预案1

护理紧急事件应急预案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院护理管理的实际, 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指挥(一)护理部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医院的领导下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护理领导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和各护理单元护士长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1、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调动护理人员开展救治工作;3、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协调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4、根据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采取紧急措施;5、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查和指导。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应当组织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规定时间内(2小时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护理部主任负责整体的组织、指挥、协调。

应急状态期间,设立24小时联系电话,各相关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

(五)配合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的安排和部署,服从医院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查和指导。

二、报告和监测严格执行医院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值班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护士长汇报情况,护士长向护理部主任报告,非办公时间→院总值班→护理部→业务副院长→院长。

三、应急处理(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接到呼救后120迅速派出急救人员、车辆赶赴现场。

(二)对意外伤害事件的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予以检伤分诊。

(三)危重病人采取安置体位、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按医嘱给药、通知有关值班医生等,并做好护理记录;经系列抢救病人病情稳定后根据医嘱进行转运,由值班医生作出急诊手术、入ICU继续救治或住院等决定。

(四)轻病人予以一般急诊处理后由值班医生作出出院、留观、住院、手术等决定。

(五)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护理领导小组负责护理人员调度和协调急救物资。

(六)传染病人的收治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对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

四、技术和物资保障1、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2、对急诊、120急诊护理人员加强预检分诊和检伤分诊的能力、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各护理单元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

二、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一、目的为了保证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时能够及时调集护理人员赶赴抢救现场, 减少人员伤亡。

二、调配原则凡遇重大、复杂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立即调配科室机动护士参与抢救工作,如遇大批量(同时来院10人以上)危重需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护士长应及时报告护理部,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或值班护士长报告。

护理部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员实施救护工作外,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逐级上报卫生局(如护理部负责人不在,由值班护士长负责组织抢救工作)。

三、对重大急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四、启动护理急救小分队。

五、护理急救小分队人员组成:(一)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小组成员:组长:护理部主任成员:外一科护士长及护士两名(二)急性化学中毒和食物中毒护理急救小组成员:组长:护理部主任成员:急诊科护士长内一科护士长急诊科护士一名(三)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救治小组成员:组长:护理部主任成员:内一科护士长及护士两名(四)其他意外事件护理急救小组成员:组长:护理部主任成员:外二科护士长及护士两名六、要求1、各科室配备1名机动护士,以便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进行调配。

2、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部主任通知病房护士长, 护士长立即通知机动护士马上到位。

3、紧急状况时,各相关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七、护理急救人员职责1、根据需要,随时听从调配。

2、接通知后,务必在5-10分钟内出发抵达现场参与急救。

3、到现场后,服从指挥,根据事件性质按医疗救护原则迅速有效地开展急救工作。

4、参加抢救人员,务必熟悉抢救程序及方法,并做好现场记录。

5、抢救结束后,会同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做好现场后续整理工作。

八、调配方案(见下页)三、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应对发生的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及时、高效、有序、安全地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二、要求当遇有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时,抢救工作应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整合资源,分级负责,密切协作,反应及时,措施果断,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

急救人员必须听从指挥,认真履行救护职责,掌握基本的生命急救技能。

三、应急处理流程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流程:一、目的患者发生猝死时,护士能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保证患者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

二、要求了解心肺脑复苏的基础知识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动作迅速、果断。

三、应急处理流程二期复苏三期复苏是以脑复苏为中心的心跳恢复后的治疗。

一、目的实施基础生命支持,建立病人循环,呼吸功能,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二、要求当心跳、呼吸骤停时,护士当机立断、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积极进行抢救。

三、紧急抢救流程除病人呼吸道内误吸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吸入性肺炎。

二、要求1、评估患者呼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2、患者误吸时,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弯盘置于嘴角,护士用纱布缠绕中、食指后伸入患者口腔,清除口、咽部异物。

3、昏迷病人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将其口腔撬开,舌钳牵舌向外下方,防止舌根后坠,迅速清除口、咽部异物。

4、用吸管吸出咽、喉、及气管内误吸物。

5、有呼吸道梗阻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后再吸引,必要时通知耳鼻喉科医生行气管镜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6、吸氧3-5L/min。

7、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频率、节律及活动度,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听呼吸音变化。

8、有缺氧、呼吸困难者,予以呼吸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根据情况使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中枢兴奋剂。

三、应急处理流程七、住院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一、目的明确上消化道大出血时的抢救工作规范,确保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护理人员能进行有序的抢救工作。

二、要求1、当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时, 护士应沉着、冷静。

2、立即通知医生。

3、积极采取抗休克、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措施。

三、应急处理流程·八、意外伤害应急预案一、目的明白在病人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护理工作规范, 确保发生意外伤害时, 护理人员能有序地参加抢救。

二、要求1、病人发生意外伤害时, 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 立即察看病人, 同时通知当班医生, 检查病人受伤情况, 测量生命体征, 作好记录。

2、根据病人受伤情况积极进行相应处理, 安慰病人。

3、作好交班, 报告护士长, 必要时报告护理部主任。

三、应急处理流程九、病区应付火灾工作预案一、目的明确应付火灾工作规范,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有效的疏散、安置病人,确保病人安全。

二、要求1、发生火灾﹙1﹚保持镇静, 前往查看失火的区域位置。

﹙2﹚如火势较小, 用灭火器、棉胎灭火, 并通知保卫科。

﹙3﹚如火势较大不可扑灭时,立即拨打保卫科报警电话(见流程图)及火警电话“119”, 并报告火灾的位置、火势、被围及受伤人员, 是否有需要疏散的病人等情况, 同时报告院总值班及护理部, 若情况允许, 拉下电闸, 同时协助医院保卫人员参加灭火。

2、疏散病人以及自救﹙1﹚疏散病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优先疏散老、小、危重病人及离火源最近的病人; 从安全通道转移到安全地带; 有浓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转移; 离开后, 关好门防止火势蔓延; 清点病人及员工人数。

﹙2﹚如处于被困情况下, 楼层较矮时用床单或绳索连接后从窗户逃生; 若楼层较高, 情况允许下可打湿毛巾, 棉被等物品, 进入未燃烧的房间, 用湿毛巾、棉被将门堵死, 紧闭门窗后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等待营救。

三、应急处理流程十、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突发断电应急预案一、目的在突发断电时, 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维持通气, 保证供氧。

二、要求1、立即断开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 同时叫人通知医生, 检查断电原因, 并通知电工维修。

2、快速评估患者自主呼吸状况。

(1)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不规则的患者, 立即连接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

(2)有自主呼吸的患者, 观察呼吸的频率、胸廓运动的幅度, 评估潮气量是否足够, 如频率>12次/分或<35次/分,胸廓运动的幅度>3-4cm, 可暂时导管内给氧4-6升/分,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呼吸困难、明显紫绀, 则应立即用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

3、简易呼吸囊操作程序(1) 呼吸囊接氧气4-6升/分。

(2) 呼吸囊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导管相连接。

(3)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 一只手固定气管导管, 另一只手挤压呼吸囊进行辅助通气。

(4) 挤压呼吸囊: 频率16-20次/分; 挤压的吸呼时间比为1:1.5~2。

(5)根据患者体重确定挤压呼吸囊用力的程度, 按8-12ml/kg估计所需气体量。

4、安抚病人, 稳定病人的情绪, 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的变化; 胸廓起伏的幅度;面色、甲床、末梢循环情况。

三、应急处理流程十一、住院患者发生躁动的应急预案一、目的当病人发生躁动时,护士应采取措施减少刺激,保护好病人,转移注意力,避免患者自身和他人受到伤害。

二、要求1、避免刺激性语言,粗暴的态度、行为引起患者的激惹。

2、保持环境安静,转移注意力。

3、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出现兴奋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等),控制兴奋症状。

4、对极度躁动的患者,条件允许应安置于单人病室内,用约束带、床栏保护,并专人守护或家人陪护。

5、生活不能自理者,加强生活护理,皮肤、口腔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和充分的休息。

三、应急处理流程一、定义恶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共设施损坏、人员和环境安全受到威胁以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受到干扰的事件。

二、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恶性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三、组织管理处置恶性事件必须建立、健全一个指挥有力,反应迅速,运作高效的领导系统。

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受理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