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三模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
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民族关系的发展2.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 平等竞争B. 注重实践C. 分科考试D. 以德取才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
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
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 民国元年B. 民国二年C. 民国三年D. 民国四年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北伐战争②红军长征③中国共产党诞生④重庆谈判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④C. ②③①④D. ②①③④5.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
这主要是由于( )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南昌起义6.观察下列战争态势图,在这场战役中被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 ①B. ②C. ③D. ④7.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A.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 参加“大跃进”运动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40年来,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下列城市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南通②深圳③浦东④武汉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②①③④D. ②③④①9.某同学想了解早期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毁灭特洛伊城后渡海返回希腊的历险故事,他应该查阅的文学巨著是( )A. 《伊索寓言》B. 《荷马史诗》C. 《天方夜谭》D.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10.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 )A. 元老B. 元帅C. 执政官D. 元首11.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 )A. 君权与民权B. 独立与自由C. 分权与制衡D. 权利与财产12.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B. 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 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D. 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13.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在运用计划与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上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不成功的探索有( )①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②斯大林模式③赫鲁晓夫改革④戈尔乔夫改革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14.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
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展示交流中他们形成了下面几种认识,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A. 生产力解放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人权解放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黑人获得平等权利迈出了重要一步C. 民族解放拉美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横扫南美大陆的英国军队,解放了南美洲的殖民地D. 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15.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个梦想: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雨果的梦想初步实现了。
让雨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组织是( )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6.每逢重大历史时刻,我们党总能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纲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打开新局面、开辟新境界。
材料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一所述,“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指什么?材料二: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
材料二中的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由哪一次会议通过?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三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哪一会议为起点?材料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
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有许多历史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些历史经验。
17.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
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马克思图二:列宁图三:林肯图四:瓦特马克思以其开创性的理论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请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下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什么?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根据材料请分析是什么政策的实施使俄国从“被打得半死”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写出该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请列出林肯的贡献。
瓦特是技师的楷模,他的成就有何影响?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请你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
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故选:A。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解析】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平等竞争。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体现了平等竞争的原则。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3.【答案】C【解析】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
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
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民国三年。
题目给出的时间为1914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4-1912+1=3.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加上这个1。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注意题目强调的时间。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为:( )-1912+1,注:括号为民国纪年中的数字。
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9日;②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③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④重庆谈判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
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④。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诞生、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北伐战争、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诞生、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5.【答案】C【解析】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
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题干中发生的事件主要是由于北伐战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