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地图
南海诸岛
开放分类: 中国中国岛屿地理岛屿 编辑词条分享
南海诸岛是指南中国海南北约 1800 公里,东西约 900 多公里范围内诸多岛屿、沙洲、礁、
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北起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另一说为海马
滩)。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 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和南沙群岛 等四大群岛,但
南海已 最早发现
中国政府对西南中沙群岛行政管辖和行使主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至迟在唐宋时
期,南海诸岛就在中国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两汉时, 西汉 武帝元封元年(公元 110 年),海南始置珠崖、儋耳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
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此后, 随着生产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中国人民经常
1947 年中英
美三国的 《开罗宣言》 和 1945 年 7 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中国政府指派高级专员,前
往西沙群岛进行接收, 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 重竖主权碑; 并在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 ——
太帄岛驻军队和设立渔民服务站。
南海,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又叫做 “涨海 ”、 “沸海 ”,是因为南海风高浪急,如同沸水一样起
伏不停而得名。在它奔腾汹涌的浪涛下面,隐藏着无尽的宝藏。
1956 年,莺歌海的渔民发现了沸水石油气苗,拉开了中国石油下海找油的序幕。随着南海
地质调查的展开, 人们发现,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初步估计, 整个南海的石油地
质储量大致在 230 亿 -300 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
岛)。
清朝,前期和中期基本沿袭明制不变。至清明后期,东沙群岛归属惠州管辖。西沙群岛、南
沙群岛、 中沙群岛仍由海南的万州管辖。 自此南海诸岛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州级地方行政机构
管辖。
民国时期, 1911 年 辛亥革命 后,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今
三亚市 )管
辖。 1921 年,南方军政府又重申了这一政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
年)改郡为州,时号振州。《旧唐书 ·地理志》(岭南道:振州)中已有振州管辖海南岛南
部海域的记载。 自此以后大陆中原王朝对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从未中断过。
唐开元十二年 (公
元 724 年),由 僧一行 等人主持的 子午线 测量,南至范围达南海及南海诸岛,并曾在南海
上观测有关星座进行测理。这是行使主权之举。
聚集中心之一。南海因此被称为 “第二个波斯湾 ”。
1947 年中国南海诸岛位置图
1947 年中国南海诸岛位置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行使主权。
1959 年 3 月 2
4 日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置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自此政府行政机构
开始驻岛行使主权, 组织开发建设工作, 加强对西南中沙群岛岛礁及其附近海域和行政管辖。
沿袭相当于县一级派出机构的行政设置体制,办事处仍驻西沙群岛永兴岛。
2007 年 11 月批准设立的三沙市县级市,管辖海南省下的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隶
属海南省。
南海诸岛 - 自然气候
南海诸岛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1 )终年高温。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帄均气温在
不含也位于南中国海范围内的阿南巴斯群岛与纳土纳群岛。南海诸岛总面积约
164.74km2 。
其中东沙群岛约 1.74km2 ,西沙群岛约 10km2 ,中沙群岛约 150km2 ,南沙群岛约 3km2。
编辑摘要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自然气候 3 各群岛 4 编制地图
南海诸岛 - 历史沿革
南海诸岛
据古藉记载, 远在秦汉时代, 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 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 从此, 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 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万安(今万宁县)、吉阳(今三亚市)三军未改,是以特殊行政制度管理边疆的方法,可见 其统治者对海防边疆的重视。 [1] 明初, 海南设立统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 琼州府, 隶属
广东。恢复崖州、儋州、万州。将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领属的万州管辖。并明确区分为
“南
澳气 ”、 “七洲洋 ”、 “万里长沙 ”、 “万里石塘 ”等四大岛群(即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
1981 年 10 月 22 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永兴岛设立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
相当于县级办事机构,由海南行政区公署直接领导。
1988 年海南建省,海南省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内
19 个市、县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
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9 月 19 日更名为 “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
宋代,唐时位于岛北的崖州南移,改振州为崖州,后易名为朱崖军,继后又改为吉阳军。由
吉阳军直接管辖南海诸岛。当时,北宋朝廷首命水师出巡至
“九乳螺州 ”(即今西沙群岛),
这是我海军最早的巡海活动。
元朝, 元世祖 至元十五年(公元 1278 年),将海南的琼州改为琼州路。仍由吉阳军管辖南
海诸岛。 是时, 宋代的军制多已改州, 唯四川成丰沛的降水。其中台风雨约占三分之一。南海诸岛年帄均降雨量在
1300 毫米以上。
但是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具有集中于夏半年的特点。如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年降雨量
13
25 —28 ℃ 。最冷的月份帄均温度在 20 ℃ 以上,最热时极端达 33 ℃ 左右。气温虽高,但有广
阔的海洋及强劲的海风调节, 并无酷热。 一年中气温变化不大, 温差较小。 冬季来自 蒙古高
原的冷空气进入南海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对南海诸岛的气候的影响不大,冬季仍似初夏。
(2 )雨量充沛。广阔的南海和西太帄洋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大量水汽受各种各样条件的作
航行于南海之上, 并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带居住和生产。 南海诸岛与祖国大陆的关系越
来越密切,历代统治者对南海和南海诸岛的认识不断加深。
至唐初,海南岛环岛已建置有北部的崖州、西部的儋州、南部的振州(今三亚市),振州,
前身为临振县,隋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增设临振郡, 唐高祖 武德五年(公元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