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2002年4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之际召开的。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中央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江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谈到水资源的问题时,江总书记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
江总书记的讲话又一次重申了国家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方针。
为了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重大问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方案,水利部和国家计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这次会议就是全面启动和部署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出要求。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定在浙江东阳召开,主要是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
特别是在水权、水市场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在海塘建设方面,在城市堤防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许多新鲜的经验。
与会代表可以亲临其境,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意义(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提出新的要求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20多年了。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要求有高质量的水源作保证。
最近几年北方地区连续干旱,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地区出现新的饮水困难。
二是整个社会对水环境非常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
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修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是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水资源已成为综合的、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的、不可替代的资源。
四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调节水资源的配置将越加重要。
温家宝副总理去年视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时指出,既要考虑水的自然属性,也要考虑水的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经济属性要求遵循价值规律,因此,更要注意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措施,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近20年来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气候和生态系统下垫面的变化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严重威胁北方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黄河、海河等流域降雨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大大减少,河道断流、湖库干涸、植被减少、土壤沙化现象极为严重。
二是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的恶化,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全国主要江河70%的河段受到污染,长江以南不少地区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甚至引发了水事纠纷。
云、贵等省区由于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工程性缺水亦十分严重。
三是水资源补给条件的变化和地下水超采,部分地区水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华北地区地下水累计超采900亿立方米,导致地表沉降,海水入侵,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水资源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如何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是水利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水资源综合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资料分析,黄河流域曾14次出现连续干旱,海河流域曾连续14年干旱。
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西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
南方及其它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
据初步统计,全国年均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36座城市缺水严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农村,还缺乏足够的、安全的饮用水源。
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条件导致资源性缺水;二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急剧增加,对水无节制、不合理开发利用,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的机制,导致配置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管理性缺水;三是水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水的现象严重,雨洪资源、中水资源、海水资源等非传统水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四是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不少地区存在工程性缺水。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要运用各种措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这就需要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强调在节水和治污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上下游、左右岸,调水区、受水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挖掘供水潜力,合理配置水资源,规范水事活动。
2、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实现流域、区域、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就是要在不同流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用户间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而如何建立权威、高效、统一、协调的流域、区域新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如何统筹考虑防洪、排涝、蓄水、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水事活动,如何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些问题除了依据《水法》等法律武器解决,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利规划体系作为管理的依据和工程布局的基础。
通过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在深入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治理六个方面,协调各方面关系,明确各时期的水资源管理目标,规划水资源保护、建设和管理布局,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否则,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就会失去目标、方向和手段。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更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利规划,对各种与水相关的经济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
3、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要查清我国水资源状况,科学评价水资源条件。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要考虑水资源条件,严格实行用水管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求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分析,科学评价我国水资源的条件,准确定位水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及其作用;通过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使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相协调;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提出建议。
4、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全国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水利规划是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为了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治水方针,急需构筑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
98’大水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各级水利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规划工作:几大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陆续得到国务院批复,全国防洪规划正在汇总和集成,水利“十五”计划、西部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水土保持、节水、水资源保护等专业规划已取得初步成果。
根据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的建立要以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两大主干,配合区域规划、专业规划,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水利规划网络,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使水利规划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前瞻性。
作为水利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必须尽快编制,为今后的水利管理和工程布局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础。
5、建立水权、水市场的需要最近从浙江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对水的使用权如何界定如何赋予在水权转让过程中,应履行什么法律程序在水权转让过程中如何体现水资源的价值原则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可以为水的使用权界定和赋予提供前提和条件。
假如没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建立水权、水市场就会失去依据。
为推动水权的改革,建立规范的水市场,实行水的有偿转让,就必须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
(三)紧紧把握当前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有利时机当前是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最好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规划工作十分重视,为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
不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水利的文件中,还是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水利的讲话中,都强调加强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温副总理在视察水利工作时,多次强调制订流域、区域水资源规划和防洪规划的重要性,要求在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治理。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报告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对水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
2、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不断充实和完善,为规划编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水利部党组结合水利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分析了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思路,积极探索治水理论。
提出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五个方面的需求,为规划编制明确了目标;提出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这为规划编制指明了重点;提出要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规划编制明确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