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四下食物单元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科学四下食物单元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相城区珍珠湖小学曹文佳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2、过程与方法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和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实验记录表格等。

为全班准备:生、熟苹果,生、熟豆瓣,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白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及导入1、课前教师出示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

这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将能分享这份礼物,想要吗?生:想!那就好好表现哦!(本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自己。

为以后的课程环节埋下伏笔。

)2、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还要一起来研究有关食物的问题。

首先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品尝一下,不过我有个要求:得蒙住眼睛,不能偷看哦。

然后说一说所尝食物是什么味道,再猜一猜可能是什么。

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味觉最发达的愿意来试试?(挑选一生上台)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帮老师蒙住品尝食物同学的眼睛。

(2)事先在苹果上划好一个三角,向台下学生展示后用牙签从苹果取下一小块喂给学生。

(本环节设计意图:划好三角易取下一小块苹果节约课堂时间;用牙签较卫生,从细节上教育学生平时应注意卫生。

)师:味道怎么样?是什么食物?再来尝一个怎么样?(学生易猜到)老师再从一个煮熟的苹果上取一小块喂他吃师:味道怎么样?是什么呢?你觉得哪个更好吃?(味道不好,且学生很难猜到,第一个好吃)师:好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呢?让蒙眼同学放下手,全班同学一起确认食物的名称——煮熟的苹果,并请这位同学归位)(3)师:谁还想来尝一下?老师又抽取另一个同学,并请上讲台,用同样的方法喂熟的生、豆瓣。

生猜测,并觉得熟的好吃。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豆瓣)烧熟了更好吃。

(4) 在生活中,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板书课题)(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

)二、探究过程第一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师:瞧,老师还带来很多的吃的来,让我们一一请它们出来吧!(出示一些食物的图片),依次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生说明,注:有的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2)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适合生吃吗?生:食物生吃味道、口感好、更富有营养等。

(出示板书)(3)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适合熟吃吗?生:食物从生到煮熟会有多方面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有利于我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师:熟食除了有利于消化吸收外,还有其他好处吗?(能灭菌)(动画课件)吃坏了拉肚子生的肉类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各种肠道疾病。

煮熟食物能灭菌,安全卫生。

豆浆、四季豆为什么一定要煮熟才能吃?会引起中毒,出现胃肠炎症状。

(出示板书:熟吃:吸收消化、安全卫生等)(4)通过“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能按两种食用方式给食物分类。

生吃:水果和蔬菜(部分)熟吃: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蔬菜(部分)(5)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师:今天还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呢,(出示土豆动画)大家好我是土豆宝宝,你们好!大家看它来了,一下子还来了两个。

(出示生、熟马铃薯)(2)师:我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双手快速在身后交换出示两个马铃薯)小组讨论、交流:“看”、“摸”、“捏”、“切”、“闻”、“尝”、“剥”……可先请生回答一种,师填写在表格中(目的:让学生学会填表)(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选择,回忆先前学习的几种观察方式,并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生熟马铃薯进行观察。

)(3)师:(出示要求)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感官,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材料员拿出1号抽屉里的这盘生熟马铃薯,其他抽屉里的材料不要拿。

注意安全,完成后请整理。

我们来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方法又多!开始吧!(4)小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播放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现象。

(5)师:请材料员收拾好桌面的马铃薯放进盆子里收回抽屉里,我们要开始交流观察成果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哪些不同呢?谁先来试试?(一生把小组的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在汇报到“尝”时,师:在科学课堂上是不不建议大家尝的,因为存在安全卫生隐患,不过今天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的材料中,用2个干净的一次性杯子分别装了几块切成小丁的生、熟马铃薯,还用塑料保鲜膜进行了密封,并准备了牙签。

做了足够的安全和卫生措施,所以同学们可安心品尝。

(6)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生:变化!(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7)、师:那么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师也可直接告诉学生:会变化,但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且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8)补充:发芽、青色的马铃薯不能吃,有毒。

(课件)第三部分:观察比较生、熟鸡肉师:同学们,刚观察了生熟马铃薯,那你知道生的马铃薯是怎么变成熟马铃薯的吗?(煮、烧......)(板书:加热)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做一做熟食。

(想)1、出示生鸡肉,观察生鸡肉师:刚刚用到的是植物类食物,现在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是一种动物类食物——鸡肉,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生的鸡肉。

怎么观察?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生提到“尝”时,师需指出:这回没有确保卫生不可以尝。

)2、预测:鸡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这种预测是有价值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把对变化的观察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之间建立联系。

)3、分组实验:那我们该怎么来煮呢?今天在课堂上我们的选择是用清水加热鸡肉。

(做好操作指导,引导学生熟悉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A操作指导: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把有少量水的烧杯,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可提问学生如何使用酒精灯,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并播放视频加深印象。

)B.实验要求:重点关注鸡肉由生到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是怎样慢慢变化的,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观察变化及其过程并记录;留一块生肉,便于与熟肉进行对比观察;注意安全。

C.分组实验,师:好,大家一起来动手吧!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其他组的同学听好,互相补充。

(留出汇报时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熟的鸡肉发生的变化有什么好处?6、整理材料。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经过整整一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师小结: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四、分发礼物师:最后,我觉得这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决定,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

(展示先前出示的礼物——爆米花。

)质疑设悬师:在分礼物前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师:你们看,这小小的玉米粒和这爆米花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样子或形态”不同。

(本环节设计意图: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

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

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

)师:那你们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是怎么样变成一朵可爱的玉米花吗?这就留待课后大家思考吧。

(课堂结尾留设疑问:大家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怎么会变成一朵玉米花吗?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的空间。

)师:请组长上来领取你们组的礼物。

带走了洗手后再吃,注意卫生。

五、【板书设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些食物适宜生吃:味道、口感、营养价值等有些食物适宜熟吃:消化吸收、安全卫生等加热生的食物熟的食物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