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门功课的复习明白了研究生考试的官方大事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复习.对于报考东南大学建筑学的大多数同学而言,即将面临的四座大山无非就是快题、建筑与城市规划史、英语和政治。
这四门功课的复习和准备其实在起跑阶段就是因人而异的,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几年学习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些人与人水平的差异。
但我要说的是,差异不一定可以消除,但你一定会进步。
建筑历史的复习很多人都会听说过一本东南大学的朱光亚老师的教学笔记,目前尚未有人统计过它被复印的次数(我猜如果是正式出版物的话它的销量一定很好),我觉得对于一名外校考生而言,这本笔记应该是最好建筑史复习的教材。
这本笔记好就好在它既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本,也是一个庞大历史理论体系的目录。
我这样说是有用意的,我去年建筑历史的复习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朦胧认识阶段+兴趣拓展阶段+经典备考阶段。
呵呵,可能这三个名字起得有点二,但我确实认为这样的划分对我是有用的,尤其是对外校的建筑历史底子不是特别好的考生而言。
朦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只看笔记,不看其它,没事儿就看,因为东南的历史考题会经常考到绘图题,所以上面的每一幅图你都尽可能闭上眼睛想起它的模样,没有必要太精准(因为那是下一个阶段的事情),还要尽可能想起批在图边的一些要点,这些都是关于该建筑的最显著特点的最简洁的概括,在考试的论述题中,这样的每一点都会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
这一阶段最好在暑假前结束,当然也可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也许会更早结束,甚至……自己看着办吧兴趣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这时你就需要把大学时期的建筑史教材找出来细心地读一下了,并且建议结合朱老师笔记做自己详细的笔记。
我倒是觉得看书顺序不一定从古至今,因为历史框架会在我刚刚说的第一阶段自然而然地形成,现在的工作只是在脑子里丰满那写原本可能生硬而单薄的概念,从你最有兴趣的那个点开始就好,我觉得这样可能事半功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画图,在朱老师笔记上出现的、又在课本上也出现的,那就是重点中的重点(没有压题的意思,因为你如果仅把这些图画得倒画如流,已经是很牛的了,你自己话画画就知道了),要注意,建筑历史的图不能等同于速写的图,可能速写的要求会更写意、更风格化一些,但是历史的图不能这样画,应该更严谨、更追求准确,因为很多图是为了反映一些建筑部分比例上的关系和形态的,夸张和随意到没有比例可言是对历史的不敬,为了体现笔触的美感而把直线画曲、曲线画抖也不好,忠实是最好的,我随后会发几张范例的。
画图是有窍门的,对于初画者有一个办法——打格子,每当你画一个图之前,可以先把它精练成一些比例关系,掌握了这些比例关系再画,就会容易很多。
莫秋里师兄也在他的帖子里提到过这些。
最后要说的就是耐心了,不可能第一次就完美的,抱着一幅图从晚饭画到睡觉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建议上述阶段在国庆节前完成.经典备考阶段:就过去十几年的东大建筑历史题目而言,很多题目的重复率是相当之高的,外建史的这一特点尤其突出(此定理对于09考试的适用性尚不清楚),经过了上一阶段的理论扩充,这时的你肚子里已经有很多对建筑史表达的冲动和素材了.所以,第一件事:看历年历史题目.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做一个统计和摘要,如果你很无聊的话可以计算以下重复率,做一个重复率排行榜,可能最后你自己都无法相信为什么它会有这样高的重复率.当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单纯为了应试的学习目的是值得商榷的(一片唏嘘声).第二件事,很好的组织下语言,结合朱老师笔记和自己在第二阶段总结的东西回答每一道历年真题.要做到清晰条理,全面具体.现在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也伤脑子的.你自己想想就会知道,一道历史评述题目在考试中会占到20分,这个分值绝对不是你随便回答一下就有的,仅仅把几个大的论述点像提纲一样答出来也不够,你需要将每一点展开来继续论述.其实,我认为,东大的历史大题也具有考察细节的作用,很多小点的论述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很多人认为东大的历史题目近年一般不出现填空和单选之类,但实际上已经把对细节的考察放在了大题里.这是我的个人感觉,出题老师是否是这样想的我就不清楚了.于是,经过了以上几个阶段的复习和准备,你的手里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备考资料.这时差不多已经是十一、二月了,你就剩下对历史的最后一轮复习了.最后一轮复习里你需要牢牢把握住:1-自己整理的历年真题及对题目的回答的总结2-在复习中认为有趣的但从未考过的东西3-一份自己整理的历史复习笔记(注:这个版本应当是对朱老师笔记的扩充)我觉得有了以上准备,建筑历史的复习就差不多了.至于那本传说中的"朱老师笔记"在那里搞得到,我不愿意给那些售卖复习资料的商家做广告,我我会挑重点在以后的贴子里发到论坛上来的.如果我被那些商贩暗杀掉,大家记得我就好了.下面接着中午的话题: 我说的建筑历史的画图标准达到这样就相当没问题了,这是我一位学长在一年前考研复习的时候画的,他现在已经是朱光亚老师的弟子了(由于他为人比较低调,我就不报他的大名了)很明显从图上看到了所谓“格子”的痕迹,无论是平面还是立面都可以用格子来控制比例,而且把一幅复杂的图(尤其中国古建)提炼成几个精准的比例数字更加容易记忆。
比如柱网的排布,佛光寺大殿7*4,晋祠圣母殿7*6,(开间)等等,另外再稍微注意一下它们的平面形式就可以了(金箱斗底槽、双或单槽、分心槽,有没有移柱或减柱等)。
其实掌握了这些核心元素,剩下的就*熟能生巧了。
不要看一笔画一笔,我的意见是一口气看完再一口气画完,忘了错了没关系,再来一遍,直到OK了为止,我认为这样收获很大。
开始时格子可以用铅笔打,用自己比较习惯的墨线笔画图,而且画错了不要急于涂改,直到全部画完再用红笔把画错的地方圈起来,这也将成为你以后复习的资料。
快题设计的准备手上功夫不太好的同学现在一定要开始动手了。
过去的几年里,论坛里有不少热血青年画了大量的练习。
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好的快题,多多学习,不好的嘛,可以多看看GK老师和斑竹们的批语,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虽然快题似乎成为一种“八股文”般的东西是可以突击和准备的,但我觉得快题还是建筑师个人建修养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素质。
快题是*自己练得,我觉得我说多少都没有用。
自己多看,多练,多想才是最重要的(唏嘘声……)。
为了方便大家能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论坛几年来的快题资源,我做了一个索引目录给大家。
希望能更加方便得找到现阶段需要的东东,以不至于盲目的一页一页乱翻。
需要声明的是,这些快题并不都是优秀的,大家要批判的辩证的看。
因为大多数都自带了任务书、作者自己画的块体以及GK老师和斑竹评语,所以怎么用这些资源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建筑史:现在要做的就是全面看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然而看书时,一定要有宏观的意识,否则就不知所云了。
对于中建史来说,要注意各个朝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并且背主要建筑,尤其是那几个在建筑史有一定地位的建筑(像佛光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等等),不要记这个房子有多长,多宽,要记建筑的主要特点,在建筑史中的地位,并且能体现那个时代什么特点,还有书中出现的构件、做法名称,考试都有可能考,对于不清楚的名称不管是上网查、查书还是问老师,一定要弄明白,考试总是要出些偏僻的名词解释。
对于外国古代建筑史,最主要把握时代这根线(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以这个为主线,再把那些重要的建筑(大多是教堂)加进去,像中建史一样,要记主要特点,在建筑史中的地位,并且能体现那个时代什么特点。
对于外国现代部分,也要分清时代,并且要记一些主要的建筑师及主要作品(不少于5个作品),并且要把建筑师分类,一个建筑师又大多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所以一定脑子清楚才行。
而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先看一遍书,迅速建立起建筑史观,这比多背一个建筑名字要重要的多,考试时也主要考建筑史观,然而并不是说建筑史中的基本知识点不重要,它们就像英语中单词与做阅读之间的关系,没有基本知识点,一定不会建立清晰的建筑史观,但只知道基本知识点,不一定能建立起建筑史观。
这也是清华大学王贵祥老师的观点。
我把去年的建筑史总结给你,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打出来的,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清华(1990-2005)、北建工(1999-2001)、北工大(2000—2006)、东南大学(1998-2005)和部分同济大学的历年考题,但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临考时的背诵而用的,我想如果在考前这份笔记丢了,我就不用去考试了,可见它对我的重要性,希望对你同样有所帮助并且能够加以补充,有些补充内容我都写在打印版的总结上了,希望有时间能够把补充内容加到电子版上。
在看书过程时,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说明看书时没有动脑子,只是在记知识点)可以问问老师,清华大学的博士,又有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一定能给你满意的回答,当然也可以和我探讨一下,但不权威。
如果手上功夫不够好,现在就应该练起要墨画的图,每天画一幅,如果觉得尺度把握困难,可以用尺子,并且背一下大概的比例。
(这部分的分就是白送的,就像小学语文的背课文,考试默写课文),先把握好比例,再说线条。
快题:我的快题不是很好,不敢妄言。
但有些东西还是值得提一下,一定要注意好画图时间,一定要安排好,在最后一个小时,应该任何时候都可以交图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小时主要是修改的,改改细节,比如说修改效果图、把平面图的草画的密一些等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
一定要确保画完,否则扣分非常狠。
还有就是现在每天应该开始稍微训练一下,发愣时在废纸上随便画画,没事画个平面,小透视等等。
还可以背一些模版,最好形成一定的程序(比如主入口左边放一个楼梯间,右边放一个多功能厅,入口北面用一个庭院把房间穿起来,当然也可以穿一下袋型走廊,在立面上可以把楼梯间形成钟塔,高起来一块,放块表或避雷针),就像计算机一样。
(考试不是要你设计出什么东西来)如果形成程序,最后画的风格一定都差不多,不会太差,时间也有保证,心里很踏实。
等到9月份,再做那种6小时的训练就行了。
快考试时,应该做一下那种模拟考试,发现一下缺陷,比如没画指北针,剖切号、入口符号等等。
要老师提提毛病,考试时就会尽量避免。
我去年考试时,特地去趟学校,老师对我模考了一下,发现很多毛病,从设计到表现,再到细节,很多很多,所以考试时努力避免错误。
针对7、8、9三个月复习,在前面基本提的差不多了,英语主要是背单词和做阅读,有能力背背作文,时间要分散,但要保证占复习时间40%。
政治主要看哲学和马政经,主要是理解,做好笔记,不理解一定要及时问,弄清楚,有一些小的概念。
建筑史主要是看书,抓住主线,不懂的及时问并且练习默画的图。
快题可以小练着(如果手上功夫还凑合),到九月份再开始大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