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形考2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形考2答案

客观题共5题(满分1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
第1题.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第2题. 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 非正式量具测量
B. 正式量具测量
C. 观察测量
D. 普通测量
第3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 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 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 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 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第4题. 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
A. 乌龟、金鱼、娇凤、蝌蚪
B. 乌龟、金鱼、蝌蚪、蚕
C. 蛇、金鱼、泥鳅、蝌蚪
D. 乌龟、甲鱼、娇凤、蚕
第5题. 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主观题共18题(满分90分)
二、填空题(共6题,每题2分)
第6题. 测量的类型包括、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观察测量
第7题.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低幼文学作品
第8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

心理学习环境
第9题. 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来进行选择。

动植物本身的特点
第10题. 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
第11题. 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
物,其根据是。

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
第12题. 小实验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
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第13题. 科学小制作
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
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14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
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第15题. 社会资源
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第16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
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
投放的材料。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6分)
第17题. 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1)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4)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第18题. 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
(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
(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第19题. 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第20题.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投放充足的材料供儿童发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第21题. 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如下特点:
(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是专门化的,而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综合影响。

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和家长一起学科学,自然、轻松、生动、有趣,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第22题. 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
家园互动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家庭志愿者;
(4)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五、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22分)
第23题. 设计集体教育活动水果里的种子(中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案
的认识思路进行说明。

活动设计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是小朋友爱吃的食物,但是水果的种子却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

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探索《水果的种子在哪里》,让幼儿对种子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帮助他们积累有益的经验,发展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水果的种子在哪里;(2)二在游戏中进一步的了解种子的用途及功能;(3)教育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安全。

教学重点:知道水果的种子在哪里。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果篮及各种水果、水果刀、切水果案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好多好吃的食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2、教师出示一个用布盖着的水果篮子,里面装有各种水果。

3、然后让小朋友们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4、教师: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谁知道叫什么?(水果)
5、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手中的水果的种子在哪里,观察一下他们都长在什么地方?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寻找水果的种子。

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苹果、梨、荔枝、等水果的种子长在果实中间。

西瓜的种子长在果肉里。

草莓的
种子长在表皮上,能吃。

幼儿没有发现香蕉的种子,教师启发幼儿仔细寻找这时,有的幼儿发现香蕉上有一些褐色的小点,但
是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香蕉的种子。

西瓜的种子长在果肉里草莓的种子长在表皮上能吃幼儿没有发现香蕉的种子,教师启发幼儿仔细寻找这时,有的幼儿发现香蕉上有一些褐色的小点,但是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香蕉的种子。

2、教师:香蕉有种子吗?香蕉的种子在哪里?
教师重点介绍香蕉的种子,并告诉幼儿相加,不是种子繁殖的,而是香蕉根部的肉芽分离开来近亲繁
殖的。

3、游戏:找一找
小朋友你们找一找、看一看哪些水果的种子多?哪些水果的种子少?(小组合作)
4、汇报游戏结果。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种子是什么吗?回去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我们找一找,下
节课告诉老师好不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