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人教版本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人教版本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解析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3H6O3+3O2=3CO2+3H2OB. C3H6O3+O2=CO2+H2OC. C3H6O3+3O2=3CO2↑+3H2OD. 2C3H6O3+5O2=6CO2+6H2O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3.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①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①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①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①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关于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cCO2+dH2O,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 a=2bB. 2a=bC. 3a=dD. a+2b=2c+d5.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 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2H2):(O2):(CO2):(H2O)=2:5:4:2。

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6.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化学式为CO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8.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则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2,生成CO2的质量为()A. 14gB. 11gC. 7gD. 10g9.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①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A. 60gB. 80gC. 90gD. 120g10.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 AB. BC. CD. D1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X属于有机化合物12.我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

为适应提速要求把短轨连接成长轨,常用反应Fe2O3+xAl xFe +Al2O3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l2O3为氧化物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 x=3D.该反应会发出大量的热1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14.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少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5.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D.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H2+O22H2O)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3)设N个氢分子的质量为2g,则6g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 ____N。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19.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①)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2)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______;结论是:______;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四、计算题(共3小题)2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3.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2.8t氧化钙,计算需要碳酸钙的质量。

24.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 ══ NaCl+NaClO+H2O。

若要制备149 kg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试题解析:设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答: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38.8kg.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A正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等,B不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物中不用标注气体符号,C不正确;用“定一法”,把C3H6O3的计量数定为“1”,则按顺序配平“C—H—O”,D不正确。

故选A。

2.【答案】B【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从物质角度:可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粒子角度:可读为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质量角度: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R的化学式为C2H6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可知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根据化学方程式:C2H6O+3O2 2 CO2+ 3 H2O,物质R:CO2:H2O的质量比=46:88:54,故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

4.【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