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 文 试 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慰藉.( ji è ) 炽.热( zh ì ) 剽.悍( bi āo ) 吹毛求疵.( c ī ) B. 叱咤.( ch à ) 稽.首( q ǐ ) 枯涸.( h é ) 繁弦.急管( xu án ) C. 嫉.妒( j í ) 菜畦.( q í ) 缄.默( ji ān ) 锲.而不舍( qi è ) D. 唱和.( h è ) 蓬蒿.( h āo ) 地窖.( ji ào ) 戛.然而止( g ā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混淆 葱笼 擎天憾地 相提并论B. 弥漫 屏障 物竞天择 中流砥柱C. 懊悔 深邃 义愤填鹰 引经据点D. 侧隐 喧嚣 妇孺皆知 因地治宜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在少年科技大赛中体现创新精神,同学们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B.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表演幽默滑稽,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国土新政的出台,使叹为观止....的房价出现下滑趋势。
D. 第三届桃花艺术节开幕两周,到临峰山一饱桃花之美的市民络绎不绝....。
4. 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四个地方都有语病,请改正。
(4分)“放纵疲惫身躯,让心灵在四面山自由呼吸”。
6月11日~20日,①江津四面山将举办“中高考考生四面山降压大行动” 优惠大型活动,②全国中高考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即可享受免门票、普通游客享受门票8折。
③游客到了四面山虽然能看到巴渝十二景的华夏第一高瀑和神奇的丹霞赤壁,还可在龙潭湖的清澈绿水中游泳嬉戏,④在卧龙沟与猕猴、娃娃鱼密切亲密接触。
第①处语序不当,应把“优惠大型活动”改为: 。
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第③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 。
第④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
5. 综合探究。
(10分)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
抗震救灾之歌又一次响彻中华大地。
为此,某校团委会准备开展“牵手玉树”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策划活动形式(2分)请你为学校团委会策划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各班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形式一:活动形式二:(2) 创作班会主题语(4分)某班积极响应学校团委会的号召,准备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请你为这次班会创作主题语。
(前后分句字数相等,结构相似)(3) 补写作文题目(4分)4月20日,复课后的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九年级学生上了第一堂作文课。
他们写下了以下作文题目:《站起来》、《“414”我们不哭》、《明天充满希望》……请你发挥想象,再补写出一个作文题目,并说出补写该作文题目的理由。
补写题目:你的理由:6. 文学常识填空。
(2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2)“小弗郎士”是法国作家《最后一课》中的人物。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7. 默写填空。
(每空1分)(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5),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6)?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7)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某同学的纪念册上,语文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8)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北大学子说:“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同学们要珍惜宝贵时光,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
”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
”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深入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8——11题。
(15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昳丽(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4)闻.寡人之耳者闻.: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0.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4分)(1)齐王下令后,进谏者由“”到“时时而渐进”,再到“”,这种变化说明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2分)(2)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
(2分)11.读完本文,你从邹忌和齐王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8分)“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①从世博园区浦东入口进入,一眼就能看见巍峨的中国馆。
中国馆外形以“东方之冠”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共有三层展区。
从上到下分为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展出当代城市化进程;41米层体验展区《寻觅之旅》,展出千年城市营造轨迹;33米层功能展区《低碳未来》,反映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
②选择“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展示主题,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发展实践有其独特性。
中国城市历经千年,生生不息。
中国的城市地方文化多元万象,气韵深厚,中国城市的营建顺应自然,惠及万物,与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追根溯源,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性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而中华智慧也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③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上大下小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底部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两个筒之间边长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顶层长达140米,即层顶宽度是底座宽度的2倍,1.96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之大,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
④为顺应世界潮流,承接时代精神,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所有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还喷涂一种涂料,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能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拨风。
屋顶平台上覆盖厚达1.5米的土层,有效实现隔热,可为展馆节约将近..10%的能耗。
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
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⑤中国馆最精彩的是“光影流转”。
白天,在太阳的照耀下,金色的阳光铺洒在红色的外立面上,反射出别样的光彩。
此外,中国馆的自遮阳体系会营造出光和影的效果,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移动,光影也会随之流转。
为了使夜幕下的中国馆呈现通透开放的效果,中国馆顶部安装了一个反光平顶,形成反光面,偏暖的黄色灯光照射在反光平顶上,再反射到外立面的玻璃上,这样,暖暖的光就从中国馆内部均匀地透了出来,让人觉得格外温馨。
12. 中国馆三层展区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13.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14. 第④段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15. 文章从哪些方面具体地介绍了中国馆?(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22分)阳光的香味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
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
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
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流泻出来。
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