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2013年度实施项目)饶河3标施工组织设计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2013年度实施项目)饶河3标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1.编制说明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4)1.3编制思想 (4)1.4主要考虑因素 (5)1.5工程目标 (5)2.施工平面总布置 (6)2.1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6)2.2施工区布置 (7)2.3其它附属设施布置 (7)3.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 (9)3.1、工程概况 (9)3.2、本工程特点 (13)3.2.2、施工准备 (13)3.3、土方工程及河道疏浚 (16)3.4、混凝土工程 (21)3.5、砌体工程施工 (43)3.6老建筑物拆除 (45)3.7、砼路面施工程序及方法 (45)4.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52)4.1施工机械及其它设备选型 (52)4.2施工设备管理 (53)5.施工工期及保证措施 (56)5.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56)5.2.进度控制节点要求及相应工程形象 (56)5.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56)5.4.冬、雨季及节假日施工措施 (58)6.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0)6.1.编制依据 (60)6.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60)6.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60)6.4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61)6.5.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65)6.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7)7.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 (71)7.1.概述 (71)7.2.安全生产目标: (71)7.3.安全措施 (71)7.4职工安全培训 (76)7.5管理体系运作 (77)7.6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 (78)5.7个人防护措施 (85)7.8.现场保卫 (86)7.9紧急措施 (86)7.10现场临时隔离措施 (87)7.11.防洪 (87)7.12.安全施工奖惩制度 (87)8.文明施工措施 (88)8.1目标:建立标准化施工现场。

(88)8.2施工现场的目视管理 (88)8.3严格“施工平面”的管理 (88)8.4树立文明施工风气 (89)8.5文明施工 (90)9.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91)9.1垃圾清运 (91)9.2急救及医疗服务 (91)9.3控制扬尘 (91)9.4其他 (92)10.施工组织机构 (94)11.附图 (96)附表1: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6)附表2: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97)附表3:劳动力计划表 (98)附表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99)1.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设计图;2、招标文件和设计确定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如:《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23-1999;《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J275-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标准》GBJ107-87;《混凝土用水标准》GBJ163-200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GBJ18-96;《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5152-2001;《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江西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1.2编制原则1、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我单位现有的技术力量和历年来在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经验为基础,作为控制工期的总体目标,统筹考虑各分部、单元工程的施工工艺,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将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组织机构,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调遣水利顶管专业队伍,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的进行组织管理,合理安排各分部、单元工程施工顺序,保证工期和质量。

3、在确保工期、安全的前提下,强化工程质量要求,争取本标段工程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1.3编制思想本公司立足于:质量至上,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后代。

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

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1、精心组织:为确保工程的质量,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先进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组织,将组织公司最强、经验最丰富的人员、先进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1.4主要考虑因素经过认真的研究招标文件及有关资料,仔细踏勘了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认真分析了工程的各要素及特征,在编制标书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因素:1、施工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保护工作需提前准备,加强雨季及节假日施工的保护措施,加快施工进度。

2、本工程,工期相对紧迫,加强人员施工,高效率运作,严抓质量,严格每一道工序,高强度管理,采用多方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3、为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影响,安全文明施工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1.5工程目标经过对本工程要点、难点、重点的分析,我们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若我公司中标,我们向招标人作出如下承诺:1、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验收标准,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2、保证按期完工,工期目标为2014年8月1日开工,2015年7月31日完工,工期364日历天。

3、保证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事故;4、保证文明施工,创施工标准文明工地。

2.施工平面总布置本工程施工临设布置原则:满足本工程施工的需要,便于现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尽量减少临设投入,缩短施工准备期,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布置合理的施工作业面,以达到多点同时施工的目的。

因此,本工程的临时设施尽量减少占地,充分利用施工区的现有道路进行进场施工。

本工程的生产辅助设施主要为材料仓库、场地,材料仓库布置于现场搭设的临设用房内,机械配件及修理、柴机油仓库、钢材仓库及加工均布置在施工现场附近,其余按生产需要设置。

详见附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是施工方案在现场空间上的体现,它反映着已建工程和拟建工程之间,以及各种临时建筑设施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

2.1施工总体布置原则实用性:与整体布局结合考虑,布置有利于施工和现场管理。

为了方便管理和施工,施工区内的临时设施尽量集中布置,污水集中处理。

合理性:即临时工程、施工交通工程布置合理,相互影响小,能满足本工程施工所在地区的交通要求。

经济性:即在满足施工条件下,要布置紧凑并适用本工程,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尽量利用现有公路,减少征地和拆迁量。

2.2施工区布置根据工程的平面布置、地形地貌特点、对外交通关系和施工工期要求,可对工程进行多方位施工。

施工总布置图参见投标文件附件:(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由图可见:(1)工程工期相对紧迫,将组建严格管理,高效运作的精英管理人员进行施工,高质量的按期完成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

本工程主要施工区也是本工程难点施工,我们将严格每一道工序,严控施工进度,抓严每一管道的推进。

(2)为了便于管理,项目部则设立在方便通向各施工区的位置。

(3)砂、石骨料堆放场和砼搅拌站靠近,机修房和进场道路相连,以达到节约用地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3其它附属设施布置2.3.1 施工供水为保证施工期有足够的施工及生活用水,在施工路线附近各设置一个面积为5×10m的施工用水池(内设沉淀池),大量施工用水可直接向附近水源中取水。

其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施工期施工要求,生活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消毒处理后即可饮用。

2.3.2 施工供电根据招标人要求搭沿线村庄和砼预制厂,电压等级均为380V,同时配备相应发电机防无电施工。

2.3.3 施工交通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便利,通过堤顶公路与圩区及其周边乡、村级公路连接,区内有昌万干线公路经过。

2.3.4 弃渣堆料按照业主的要求,将废弃料运送到指定位置。

2.3.5 施工照明夜间施工照明布设有临时照明设施,其照明强度符合国标和技术条款中的有关规定。

2.3.6施工用地计划表3.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3.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工程说明饶河联圩位于鄱阳县东南部,地处昌江与乐安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堤线北起昌江分叉中洲圩方家对岸,沿昌江干流东岸南下,过饶丰闸往昌江与乐安河汇合口,再沿乐安河止于灌湖水库。

饶河联圩保护面积129.06km2,保护耕地11.20×104亩,保护人囗10.10×104人,并保护鄱余、鄱乐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1.2水文气象饶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

据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8.4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达2486.5mm,最小年降水量为1005.1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4~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5.9%。

多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低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39.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无霜期271.2d。

1. 3对外交通条件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便利,通过堤顶公路与圩区及其周边乡、村级公路连接,区内有昌万干线公路经过。

1.4工程地质条件饶河联圩圩区属饶河流域的一部分,地处昌江左岸,乐安河右岸,为冲积平原地貌,发育Ⅰ、Ⅱ级阶地,Ⅰ级阶地面高程为14.0~16.0m;Ⅱ级阶地面高程为17.0~32.0m。

饶河联圩地处饶河支流昌江、乐安河一级阶地前缘,地势较开阔,堤内外沟塘密布,临堤脚、堤顶和堤内民房较多。

堤内原地面高程一般为14~16m左右,局部为17m左右,饶河联圩堤顶高程一般为22~23m,沟塘底部高程一般为12~13m。

工程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地层。

工程区内主要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1.白垩系:下统石溪组岩性为灰褐色、紫红色砂砾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工程区广泛分布。

2.第四系(1)中更新统冲积层:具二元结构。

上部为灰红色、黄褐色、红褐色粘土、壤土及砂壤土等;下部为浅黄色、褐色砂类土及砂卵砾石层。

工程区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Ⅱ级阶地。

(2)全新统残积层:零星分布于低丘岗地,岩性主要为砾质土、含砾粘土、含砾壤土等。

(3)全新统冲积层:圩区内分布广泛。

上部为棕黄色、灰黄色、灰色的粘土、壤土,局部夹淤泥质粘土、淤泥质壤土、砂壤土及淤泥质中砂透镜体;下部为灰黄、灰白色、褐色粉细砂、中粗砂及砾卵石,局部含泥质较多或夹淤泥质粘土透镜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