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关于孔子的作文8篇关于孔子的作文关于孔子的作文(一):我想对孔子说近来翻阅《论语》,我在其中了解、领悟。
我想对孔子说,你的思想,在经历漫长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滋长着,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中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学问的。
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
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
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在教育实践上您提出了很好的推荐: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就应“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你认为学生就应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
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好处。
我想对孔子说,当你在世界的某处地方停驻,留下的是你的渊博,教出的是无穷的学子,我为你感到自豪。
你渴望着统治者的赏识,可却从不因此而违背自己的原则。
你那谈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别人是拿不走的,因为它已成为个人的财富,是心灵的智慧。
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观察周围的世界,并认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属于自己。
正如一个人的气质,不能拿别人的一样,务必经过个人的学习,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通晓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论语》中,记录了你一生的言语,不管是道德,学问,还是品质我们都得到了升华,如滚滚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识已贯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怀令你那上千个弟子臣服,更令我惊叹。
孔子,我想对你说,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当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我想起了你那“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是呀!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得到巩固,得到更新,获得更深的体会。
你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铭记于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有“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标,如果奋斗方向错了,就应及时调整,人生坐标定位错了,就要移动生命的坐标。
如果所应对的无法改变,那我们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历史千百次的昭示,千百次啊!当困难绊住你成功脚步的时候,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的时候;负担压得你喘但是气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放下。
我想对孔子说,是你让懂得怎样处事,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应对人生。
关于孔子的作文(二):关于写孔子的作文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以前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
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能够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
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
”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能够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仅加快了中国礼貌、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
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
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
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关于孔子的作文(三):我心中的孔子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儒家经典,芳名流传百年。
这位历来被人们所追奉的圣人正是孔子,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英雄”这两个字的实际涵义不仅仅仅是指在战场上战死或是什么为国牺牲一切的人,那样未免也太狭隘了。
在我的词典里,上述只但是是“英雄”中的一小部分。
“英雄”其真正的定义则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人。
那么,孔子又何以无愧于“英雄”的称号?首先,当然是他所主张的儒家思想。
以仁爱仁义推崇至上。
也正是因为他这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化解万物的力量使得中国走过了多少的沧桑,历炼出了多少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与道德准则。
就是在这天的社会看来,我门所倡导的“创礼貌城市,做礼貌市民”不正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缩影与实践么?当然,孔子被我称作“英雄”,其原因远远不止他那沿传至今的儒家思想,还有他那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谦逊的品格。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门走到了一个偏蛮的地方。
那偏蛮地方的人由于误会拿着那刀啊,矛啊,枪啊之类的把他们给围住了。
那怎样办?打吧。
打就打吧。
虽说最终是突围了,但师生们被冲散了。
当最后子路拿着宝剑,一手鲜血地找到孔子的时候,你猜孔子怎样着?人家正坐在草丛里悠哉悠哉地边摸胡子边弹琴。
最后还说了一句“本无恶意,何以为惧。
”危险之中还摸胡子弹琴的事大概也就只有这圣人才干得出来。
“危险之中,悠哉悠哉;气魄盖世,谁可比拟”则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了。
永远是那么的谦虚宽厚。
曾听说孔子为了学“礼”到老子那学了几年。
虽然毋庸置疑地孔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子。
但他却仍然甘愿拜老子为师,而且比其他学生侍奉得更为恭敬,也足见他的谦逊宽厚了。
就是了,凭着自身的魅力,思想穿越了时空。
如今,国外一座座孔子学院拔地而起,思想构成了社会的主旨。
他的魅力,不仅仅仅于思想,更于他的品性,他那仁爱,临危不惧,不耻下问的品性。
这才是他的人格魅力精髓所在。
一身布衣,铸就亮丽人生;七十二贤,演绎千古佳话。
儒家思想在代代相传,民族的根就不会变;民族的魂就不会丢。
以博化物,以爱化人。
以博爱感化天地,以仁对待他人。
做人的真谛全部都写进了那一册薄薄的“论语”里。
肉体虽早已化为灰烬,但思想仍在时代中跨越。
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让仁爱在人间演绎。
更让英雄活在我们的心中,将仁爱世代相传。
孔子——我心目中的英雄,源于思想的感悟,道德的准则与那博爱的本性。
——尾记关于孔子的作文(四):我心中的孔子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这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导师。
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
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以礼治国。
为了国家、他能够“毁三都”、为了国家,他能够亲自领兵。
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但是,孔子并未放下,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下,走到哪讲到哪。
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
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但是,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
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
这样便构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
爱人、爱己。
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关于孔子的作文(五):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秦国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跃成为秦朝,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
但是真正给我们中华礼貌创造了光辉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鲁国曲阜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为什么能够这么伟大呢?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缺点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很完美,但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里面的周礼拘束的十分多,又十分讲究,这规范那不规范等等等等,但是孔子却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
这需要多大的本领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与大贡献,因材施教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教育的先河,这是孔子提出来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三个最有本事的:子路,颜回,子贡。
孔子的一生能够说是自己炼出来的,否则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爱”,墨子是“兼爱”,仁爱是分等级的爱,兼爱是不分等级的爱,但兼爱比仁爱更难做到,因为当时的奴隶社会富贵贫贱分得相当明显,富贵的人就看不起贫贱的人,怎样可能去不分等级的爱呢?孔子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道家的思想是适合于隐士一类人的,提倡顺其自然,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无为而治,不要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