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
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 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
用。
(1)从孔子的角度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事情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认
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在为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捐献造
血干细胞以后说:“我希望大家改变观念,就是做好事应 该留名。每个人都应该告诉大家,这件事我做了,希望你 也来做,要带动身边的人都来做。” 姚明的思想对于中 国的“做好事不留姓名”的传统观念是猛烈的冲击,引 人深思。他的这种思想和2500年以前的孔子的思想一 致,且同时作为一种舆论导向而被人认可。 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二点是他认识问题的高度。当 人们批评子路而赞扬子贡,将目光着眼于“就事论事,就 人论人”的时候,着眼于“做好事与利益无缘”的时候, 孔子早已站到了超越世俗的高度。他不回避金钱,不回 避奖赏,将“好事”的性质阐述得一针见血。他严厉地 批评子贡,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 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 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 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②学会变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思想僵化,用一成
不变的道德高尚的标尺来丈量两个弟子的行为,有和别里科 夫一样的思想套子)

二、议论文写作模式:引—提—析—联—结
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
论,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 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应试作文开头的引论部分, 要叙、析、评三结合。
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为写作者提炼观点服务。
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要为提炼观点作铺垫。
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基础上水到渠成,且
语言简要明确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办法有两个: 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 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
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 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 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论证分析 论据:正面)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 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 丧失了道德,(论证分析论据:反面)女排队 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 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 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 善协会了吗?(事实论据:正面)————析
【习作展示二】 赞孔子 孔子是我心目中的圣人,对于孔子我一直以来只能
仰望,读完“子路救人受牛”和“子贡赎人不报账”的 故事以后,我才真切体会到孔子的思想高就高在他的与 众不同上。 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一点是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子 路救人接受了一头牛的奖赏而被人们骂为“贪心”,孔 子却表扬他,说他做得对,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 做了好事,得到奖赏是应该的,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 救人。试问,几千年以来有多少人鼓励过做好事的人接 受奖赏呢?特别是接受较贵重的奖赏。孔子就不一样。 他不看问题本身,而是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他觉得 只有鼓励人们“向善”的行为才是真正值得夸赞的。 子路“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人,得到了“奖励”是对民 众的一种鼓舞,让民众认识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般情况下,一则材料都有多个主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
思考。叙事性的材料每个叙述对象就是一个提炼主旨的角 度。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 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 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 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 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 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
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 原材料。
开篇引材料
孔子老先生赞扬接受谢礼的学生而批评没有报账 的学生,此番举动旨在以一人之行影响众人之为。而 透过这两件事看人生,是要面子还是要实在,道德与 利益的进退维谷该如何把握?我认为,一切应从实际 出发,重实在,扬德行;以客观的眼光看事情,以积 极的态度做事情,发挥连锁反应的作用。
【点评】

这是一篇从“孔子”的角度入笔的作文, 从孔子对子路和对子贡的不同态度不同评价出 发,深刻挖掘孔子闪光的思想,进而从而使更多的人乐于行善,为社会做更多的贡 献。

吴菊萍事迹
2011年7月2日,一个2岁女童 突然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
【例文】满分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
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 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 意义深远。(引):简介概括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 (论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 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 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论点)只是 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 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提): 开头、明确
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 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 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 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 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 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 益为重。(以人为本)
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 孩子。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菊萍
的颁奖辞:她并不比我们高 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 仰望。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 该做的事情。” ——吴菊萍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 通人,问心无愧就好。”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
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 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 还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 见。
看看聪明的犹太人吧。他们在帮助落难的同胞
时,不是把吃的喝的送到落难者的碗里,而是采 用“自助”的方式帮助人。据说,假若是一个 鞋商,他会先借钱让落难者在自己生意的“盲 区”开设分店,并提供货源,等打开局面有了盈 利再银货两讫。靠这种方式,全球2600多万犹 太人创造了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创造的 “奇迹”:虽然不个个是富翁,但是在世界任何 地方至少不会见到以乞讨为生的犹太人。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物权法 规定,对拾获他人丢失物品并归还者,失主应该 给予10%的酬谢。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德国人。他们为了把“500
欧元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送到拾金不昧 的中国青年杨立的手中,居然发动上百名警察 寻找,并严肃地批评杨立:“你拒绝我们的请求, 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 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 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 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 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 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 责任。” 朋友,看完这些,你是否已经对我们的大圣 人孔子肃然起敬了呢?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
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 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 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 “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 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事 实论据:反面)————析 …………联— —社会现实、生活现实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 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 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朋友,让我 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结)
【点评】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述材料,
入题快;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 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 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援引古 人的话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 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分析实;列举袁隆平 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 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 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识;和一般人对比) ②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③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④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⑤道德和利益统一。 后四个观点根据孔子的评价概括总结即可。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从第二个弟子的行事目的出发,
并且和第一个弟子对比) ②做事应注重方式(从两个弟子行为的后果出发) (3)从普通人的角度 ①同孔子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
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 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 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 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 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 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 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道理论 证)————析:必须使用论据
材料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