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导学案

抗日战争导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导学案)
课标:
1、识记中国军民抗战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理解日本侵华的背景,列举日军侵华的罪行。

3、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请各位同学根据本课知识结构,结合以下问题,预习第16课。

在课前把你的答案整理出来!
一、野蛮侵略,罪恶行径
1、预习第16课,列举出日本侵华的一系列事件。

(了解)
2、依据材料思考日本侵华的原因?(分析理解)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历史原因: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

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现实原因:
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有利时机:
材料四: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3、日本侵华期间制造了哪些暴行?(了解)
二、 众志成城,全民抗战
1、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识记)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战略反攻阶段——1944.1--1945.8
2、 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思考:全民族抗战形成的因素?
• 决定因素: 上升为主要矛盾, • 推动因素: 不断高涨的推动, • 主导作用: 倡议、主导和促成, • 重要因素: 政策转变, ◇转折点: 和平解决, ◇实现标志:
(3)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过程
中共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定方针。

日本侵华(9.18事变;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
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的国共合作宣言。

八一三事变
3、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有哪几次重要会战,思考正面战场的作用?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会战(相持阶段)
---会战(粉碎速决)---会战(平型关)----会战(台儿庄)中共敌后战场
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抗战
--------
国外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四大
会战
结果:丧师失地
中流砥柱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最大的区别与根源
4、全民族的抗战
材料: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

空军阵亡4321人,
毁机2468架。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
思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4、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有什么区别?
5、相持阶段,日本侵略战术做了哪些调整,国民党抗战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共产党
怎么应对这些转变的?(拓展内容,请大家课前查资料)
三、以史为鉴,共建和平
1、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很大争议。

其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

结果出现了这么几个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共工”“蒋干”。

请大家思考上述谜底的理由是什么?
国内:
国际:
日本:
2、抗战胜利的意义?(结合国际时局和中国近代史分析)
3、抗日战争带给你怎样的启示,面对今天的国际形势,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应该怎么
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