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教学时追求完美的艺术,为了减少遗憾,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反思。

在高效课堂开展的今天,作为实验教师,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反思。

明晰教学反思的内涵,提高对反思的深度理解.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

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

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我或他人的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进行分析,积极主动地审视、分析、总结,使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发展。

1.教学反思是xx的过程。

2.教学反思是意义产生的过程,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波斯纳)
3.教学反思是提升观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困惑中的探索
1.教学反思起源于实践中的困惑和惊奇。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去反思。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形近字、同音字,学生总是分不清,这时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进而进一步反思,想办法解决。

2.教学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思考过程。

3.教学反思是探索性的过程――从过去的经验引向未来的行动。

4.教学反思是教师主动学习的历程。

有三位名人说的话很相似。

苏格拉底――行动即存在。

柏拉图――存在即行动。

老子――做事的方式即存在。

三、分析教师反思现状,归因教学反思问题所在的问题
1.认识上有偏差,主客观不给力问题。

2.缺少方法,反思能力不够问题。

3.思想有顾虑,反思不到位问题。

4.写作形式单一,缺乏深入思考问题。

5.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问题。

写的侧重点不同,很多时候写反思都重在写教学中的反思。

如:大家都首先想到的是一节课后的反思,其实还可以从思想教育及其它方面入手去写反思。

找寻反思方法路径,提升教学反思实践策略。

四、掌握教学反思的内容,过程和方法
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魏书生老师把读书,写教学日记当做老师必备的素质,他每天坚持学习至少一个小时。

李振西老师也每天坚持写教学日记和读书笔记。

写教育日记像是一本难得的――零存整取的“活期存折”。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方面:课程设计、时间控制、教学氛围、教学准备、资源分配等。

学习方面:准备度、特殊学生的照顾、公平、鼓励、突发事件等。

教师方面:口语表达、自主、自信、检讨、改进等。

班级管理:秩序、常规的制定等行为改变、教室布置、整洁等。

环境方面:家长、学校与教育问题等。

教学反思的过程:发现、描述道德诠释行动。

(1)发现成功、精彩之处。

教学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的应变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2)找到失败,不足之处。

在教学完一节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失败,不足之处。

先自己深刻认识到不足,并敢于剖析自我。

(3)捕捉教学机智或教学灵感。

在教学中,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生成许多内容。

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教学机智,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及时捕捉到这些,并且在课后记录下来。

(4)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

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

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

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