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府苑方案设计说明xxx

学府苑方案设计说明xxx

学府苑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况
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轻轨站旁,毗邻五公里公交站,正对重庆工商大学主校区。

小区内住户主要是重庆工商大学的教职工及其家属。

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环境及区域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作为重庆市优秀小区标杆
三、设计理念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

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变化丰富。

再加上植物的四季变化形成景观变迁。

本设计不仅仅追求人造环境,也追求自然环境的打造。

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功能性也是小区设计的重点之一,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分布人性化,吸引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融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

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

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符合小区大部分居住人群的需求,特别照顾小区中老人和小孩对空间环境的需求。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与自然景观亲
密接触的同时也提供大面积的空旷游憩广场。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

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四、设计主题:传承文化,自然回归
1、小区内大部分居住人群为重庆工商大学教师,退休教师和教师子女为主要使用人群。

2、以文化为主题打造新型宜居小区成为区别于其他小区的亮点之处。

3、打造四季有景的自然景观,给居住者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

五、设计原则
人性化原则: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绿”和适当的活动空间,同时注重休闲空间的开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点。

生态化原则:人心向“绿”,居住向“静”。

通过绿化种植和空间分割手法隔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处在生态环境中。

简洁即美原则:通过简洁的元素力求达到,既具备传统的古典雅韵,又具备后现代主义的简练。

既有传统底蕴,有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

使人们的生活环境,美而便捷舒适。

六、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内涵和特色,充分利用原有空间
2、功能性原则: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七、总体功能布局
1.突出重点:利用小区的入口景观和水幕墙与中心景观广场的有机结合。

利用它的存在形成景观,交通,建筑为一体的综合体。

景观上依托建筑空间布局形
态塑造小区的中心广场,为居住者提供游憩场所,为老人健身提供场所,并在交通上聚合成小区的中心交通枢纽。

建筑功能使用上自然形成了景观及人文的大集合,做为该小区景观节点的独具匠心的一笔。

2.打造特色小区:在以上大的空间塑造形成后,各小区及组团均围绕着它形成整体一致的建筑及景观,交通和摆布格局。

该小区的特色在于打造文化、文明小区。

小区多打造休憩、休闲小广场,用于老人交流、聊天;小孩玩耍,娱乐。

文化长廊为居住者提供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场所,为文化交流和传承打造一个温馨的摇篮。

3.充分利用基地的高差,设置地下停车库解决积水并与小区内的景观自然结合,使建筑及园林层次分明;小区入口水幕墙的设计也是利用小区自然高差形成花园水池,既节约施工维护成本,又创造出独特的小区景观。

八、小区空间组织及特点
以入口处和公共中心广场为核心,由各半公共空间的连接渗透入各小区组团内部,形成有层次的序列空间。

利用全架空层的空间特点,排除以往入户的宅前小路的做法,将三级路与绿化,完美的穿插,结合,形成了一动态的入户空间模式。

利用自然场地的空间特点将低处做水体,高处做景亭等。

九、绿地系统特征
过于集中的绿地虽然带来宽阔的绿化视野和活动空间,但随着我国的居住模式和居住习惯的改变,带来诸多景观性与功能性相冲突等弊端。

所以,本方案的绿化设计带状、块状绿地均匀分布,加强宅前屋后的绿化深度和功能层次,明确使用归属的设计方式,并结合小区规划的平面结构,区分出景观性与实际使用功能两种绿化区域的概念,有效提高区内有限绿地的使用效能。

小区室外绿化环境,人们可以在空间绿地进行锻炼、休闲、交往和观景。

小区内不仅设置了较大的广场,还针对小区内有的儿童和老人设置了儿童活动场地、老人活动区域设施。

采用多点分散设置于宅前屋后,离用户较近达到使用方便的特点。

宅前均有草坪、树丛、矮型花灌木、构成宅前绿化“平台”,不仅使人在
居宅中能有良好的室外绿化景观立面,而且真正使亲近自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十、绿化配置
区内绿化从整体环境、绿化功能要求出发,运用植物各自的生物学特性,有机进行组合配置,通过植物群植的体块、色彩、肌理的对比,创造独特鲜明的园区绿化景观形象。

在绿化配置中,除表现绿化四季有景外,重点突出春季绿化景观,在建筑周边、林荫下、道路旁、草坪坡地、林缘下、大块面积地配植花灌木色带、流线型色带、随弧线形道路的引导,犹如色彩起伏的水浪,流畅而奔放,富有动态感,运用绿化植物材料模拟水面涟漪的春天。

植物的配置上注重生态和健康的原则,通过花木的形、色、气、时使人心情愉悦。

解郁、定神、定志、清热、清新空天。

特别在重庆,夏季要注意种植遮阳避暑的树木,冬季则要注重“向阳”。

乔木:黄角树、桂花、广玉兰、大叶女贞等;灌木:月季、竹节海棠、绣线菊、天竺葵、夜丁香等。

草本植物配置,春季:月季、玫瑰、丁香、连翘、牡丹、迎春;夏季:木槿、扶桑、木芙蓉、紫薇、珍珠梅;秋季:紫薇、绣线菊、糯米条;冬季:腊梅。

十一、主要景点介绍
1、主入口景观区
小区入口设在小区东北部,设置了椭圆形水景景观。

倾泻的水幕、“灵动”的学府苑、优美的乔木、美艳的小型花灌木、造型独特的水体,在稍稍倾斜的地形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气势磅礴,突显了入口景观的气势,并烘托了一种优美的景观氛围。

2、小区中心广场
小区的中心广场设计了颜色鲜艳的铺装,周围以高大乔木和四季灌木配景,正方形广场的四个角落设计有彩灯,给晚上出来活动,跳舞的人们营造绚丽的舞
台效果,广场四周呈扇形的花台式看台。

红、蓝相间的铺装也展现了儿童班的活力。

3、小区文化长廊
由小区水幕墙引入一条小区游园线路,先是草坪、花草等自然景观营造回归自然的环境,由外到内打造文化长廊,里面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用于老人、小孩学习、交流。

小区的文化一角是该小区的点睛之笔。

十二、道路交通规划及停车
经过分析小区周边复杂的交通环境,确定合理的主次入口,人车分流,打造安全,舒适,优质的小区环境。

小区道路体系按要求分三级,一级为道路主骨8M宽,二级为入组团道路5M,三级则为宅间小路引入住户1.5M至2M,且道路系统呈外环内通的格式,以达到疏散的便利,方向明确的目的。

停车主要采用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底层车库,主要解决住户自身的车位停放,二是利用道路边沿的露天车位停靠,主要解决社会车辆和弥补住户的停车不足。

十三、绿化景观规划
以广场为中心,连接各组团绿地,强调景观空间的贯通,流动,做到层次分明,“步移景异”
以创造人性化的中心绿地和强调空间景观节点设计为原则。

首先从小区空间形态上进行合理规划,形成梯度景观渗透(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最充分有效地利用用点环境优良的景观的资源。

在景观环境的营造上,结合绿地和硬质景观曲直变化,以及环境小品等人性化设计,创造一个绿色的小区“共享庭院”。

小区组团绿地是中心绿地的有效延伸,直至每栋,每单元门口的庭院设计,始终体现一种简洁几何图案所表达的现代景观设计风格。

空间景观节点例如小区主入口广场,中心绿地景观点等等的设计则更多的强调人性化的设计,从人的行为,人的尺度,人的情感上进行细致入微的思考,力求创造一个舒适,亲切的小区景观环境。

相关主题